位置:
首页
资讯

淼森股份:做美妆企业的“技术流”丨行在华北㉑

李跃跃
资深记者 · 2022-02-28
“技术+规范”成为了淼森股份的增长秘籍。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跃跃 石国庆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皮肤本态大数据测试系统”、“北京-广州双生产中心”、“康美产业精准三立慧评”……这一系列标签,都是来自化妆品原料龙头企业淼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淼森”)。这个始终坚持以“技术做好优质产品,以智慧打造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在化妆品市场已然深耕十余年之久,并逐渐成为华北区域的一面产业“旗帜”。

天下武功,唯“技术”不破

对于淼森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进程,总经理邱显荣用“随技术之变”进行总结。他表示:“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我们从2008年成立淼森国际时就意识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企业的不二法门,淼森能够取得如今在化妆品原料、医疗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成就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淼森在很早就将研发与评价(第三方测试)独立出体系外,把拥有国际贸易原料背景的团队与本土的研发技术相结合,从原料的种植、创意、提取、配方的技术运用到产品的估量评价上,逐渐打造出淼森现有的基本科研体系。

目前,淼森联合华工创为共同研发生物新材料、成立太和康美中医研究院,开展基础科学、创新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并开设三立慧评等项目逐渐完善了淼森在康美产业中的研发端布局,且已取得了Calmness-Multi多靶点镇定技术、NANO-SET纳米纤维成型技术等多重技术成果,淼森已然成为了行业的“高精尖”存在。

~~.png

当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保持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淼森始终将技术研发看作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从不吝啬。据了解,淼森每年都会投入数千万元去做研发,最多时,技术投入甚至会占到销售额的20%以上。截至2021年5月,淼森股份及相关子公司已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78项,中国专利申请178项、商标150项。

科研的核心除了技术之外,无外乎就是人才。

据了解,淼森核心团队体系有两百多人,而研发团队占比超过一半。目前,淼森还与北京工商大学一起合作组成联合研究院,拥有10+科研教授,同时培养20+研究生,并共同创立了8个研究方向,取得了200+个成果转化,其中植物抗敏剂、舒敏佳以及高山植萃等等,都是淼森的独家原料成分。该研究院致力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皮肤科学为基础的化妆品基础理论、创新科学、关键技术、植物组方功效原料的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进一步应用转化,为企业提供科创源动力。

此外,淼森还集合了众多技术人才,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将中医药学、化妆品学、食品营养学进行协同创新,持续对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进行创新研究。

从上游到终端,规范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当前疫情与新规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内频频出现“市场越来越难做”的声音。对此,邱显荣给出了他的看法:经历行业洗牌之后,化妆品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做,越来越规范。

而在规范化的这条道路上,淼森十余年来一直如一。在原料与生产方面,淼森先后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个国家级机构的认证,并取得了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证书,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同时自身的所有原料制造与生产技术均符合国家标准,其输出产品覆盖化妆品、洗护、医疗等多个领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

~~~.png

另外,淼森还建立了淼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院士工作站、淼森-北京工商大学联合研究院以及太和康美中医研究院三大专家智库,其中又辐射了高校、科研院所、医院、行业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机构、审评专家多个领域,并与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均有合作,智囊团的进入使得淼森的产品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对于新规造成的压力,邱显荣认为是正常的,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所必需经历的阶段,只有将不符合规范的产品淘汰出局,市场坏境才能往健康的方向去发展。此外,随着本土企业在原料、技术上的不断跃升,国货品牌如今也完全具备与国际化妆品相抗衡的能力。因此,面对新规的实施,淼森认为行业规范化的要求更像是化妆品市场发展的一个机会,这既是新规之下国家想要达到的效果,也是未来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和疫情、行业新规的多重压力,技术与规范化已然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未来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将是品质的较量,要想在任何时候都能顺利通关,“技术+规范”才是最佳的修炼秘籍。显然,淼森已经找到了他们的通关秘钥。

游客1582459269 妙妙 130****7483 游客1637742630
等119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