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不仅是金矿,更是全球避风港 | 每周一话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杨敬玲
7月30-31日,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宝洁等跨国集团的最新财报纷纷出炉。由于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化妆品市场的业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销售数据“下滑”成为各大集团财报中频繁出现的字眼,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市场有关的数据大多是正增长,不少还出现了双位数高增长。
根据欧莱雅财报,集团虽在全球市场表现不佳,但亚太地区成为下滑幅度最小、表现最优的市场,其中,在中国大陆上半年以17.5%的增幅跑赢全球,二季度更是出现了销售反弹,增速高涨至30%。这得益于中国市场的率先复苏,以适乐肤、修丽可、理肤泉为代表的活性化妆品部门和线上渠道的发展成为增长引擎。
受疫情影响,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虽然收入大幅下滑23.4%,但集团旗下高端美妆产品在中国线上销售涨幅却超70%;宝洁今年4-6月同比增长4%,增长主要来源于集团的创新计划以及消费者对家庭清洁、个人健康和清洁产品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北美和中国市场。显然,中国市场对于全球美妆产业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常态化之下,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美妆的避风港。
今年2月下旬,我国还处于疫情高峰期之时,国家最高领导人就曾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如今,2020年已过大半,这一预判,在化妆品产业进一步得到印证。
过去三十年,中国市场一直是全球美妆的投资沃土和创业乐园。
三四年前,进口品潮再次兴起,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漂洋过海登陆中国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市场一直是一座金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妆掘金人;而经过全球新冠疫情的洗礼,一个更开放、更稳定、更强大的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美妆市场的避风港。对一些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候,中国市场甚至是救星一般的存在。
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有些品牌即使不急着来中国“避风”,也想来这里碰碰运气。“贝嫂”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自创同名美妆品牌Victoria Beckham Beauty即是其中之一。
7月28日,Victoria Beckham Beauty进驻天猫国际开设海外旗舰店,这是该品牌首次打入中国市场。为了配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造势,该品牌与顶流主播薇娅达成合作,贝嫂还于7月27日现身薇娅直播间和中国消费者连线互动,推介产品,可见其谙熟中国时下最流行、最火爆的直播带货玩法。对于为何选择此时进入中国市场,该品牌首席执行官Sarah Creal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稳固的中国业务,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全球品牌。这也表明该品牌要在中国进行长线发展的决心和志在必得的野心。
不仅是品牌,各类美妆零售店也看好中国市场前景,陆续来到中国开店。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品牌集合店ARITAUM去年底已在上海开店。7月24日,集杂货、文具、美妆、旅行、创意于一身的潮店、日本杂货店鼻祖LOFT首家海外直营店落子上海美罗城;在法国与丝芙兰、NOCIBE齐名的三大连锁之一、屈臣氏的“贵妇姐姐店”Marionnaud Paris(玛莉娜)也计划近期将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这些国际连锁,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另有数据印证,中国市场近几年涌现的SN’SUKI、NOISY Beauty等一批美妆零售新物种在疫情期间依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管是美妆零售激烈的竞争环境,还是疫情阴云未散的国际环境,都不能阻挡激流勇进者前进的步伐。
“既有基本面作为压舱石,又有各种积极因素叠加助力,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化危为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的冲击,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资源潜力巨大、内生动力充足、发展活力强劲的特征,具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
如果说,过去三十年中国市场是一座无比诱人的金矿,疫情以来它已成全球美妆产业的避风港。未来,中国市场在全球美妆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和权重将进一步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对于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掘金的美妆人来说,中国是最稳定、最具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的市场。身处这条坦途的竞争者们,只需抬头看看天,便可沉下心来埋头拉车,这片前景可期的市场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