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单品类销冠,寻荟记如何突围?


寻荟记创始人林瀚
7月26日,由化妆品报与广东省日化商会联合主办,以“专精特新与大湾区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化妆品大湾区工业论坛在广州召开。本次活动邀请了寻荟记创始人林瀚作主题演讲。
中国完全有条件做出自己的原产地品牌
演讲伊始,林瀚介绍了寻荟记的基本情况。寻荟记于2019年正式入驻天猫,并在当年成为天猫芦荟类单品销冠。寻荟记是一个全链路品牌,从芦荟的种植、萃取,再到产品的研发、生产,甚至芦荟新原料的研究,每一个环节都由品牌亲自把控。2021年,寻荟记成为首批入选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成分品牌,截至目前,有机种植规模已达全国第一,在海南的芦荟种植面积达4000亩,并种植了超过500万株库拉索芦荟。
当谈到为什么会切入芦荟赛道时,林瀚表示,这和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由于从小对紫外线过敏,一旦被暴晒,他就需要用芦荟胶做晒后修复。这段经历使他对芦荟产品功效的强弱十分敏感,并加深了对芦荟的了解。于是,在林瀚2013年第一次创业时,芦荟类产品成了他代理的美妆产品中销量最好的品类。以此为契机,林瀚便开始了解整个芦荟供应链,并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韩国的工业化芦荟产量微乎其微,其芦荟原料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海南,“既然原料是中国提供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真正来自中国的芦荟品牌?”他表示。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韩国美妆垄断市场
寻荟记于2015年创立,于2016年开始运营,但是韩国品牌在2014-2015年,已经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芦荟市场份额。韩国美妆垄断了国内线上线下渠道,留给中国芦荟品牌的只有19.9元以下的低价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想做突围是十分困难的”,林瀚表示,一定要把芦荟产品做得比其他品牌更专业、更精细、更具特色、更新颖,才有可能在被韩妆垄断的市场中突围。
落实“专精特新”是寻荟记突围的关键
当谈到寻荟记是怎样从被韩国美妆垄断的市场中突围时,林瀚分别从“专精特新”四个维度阐明了寻荟记在产品端和生产端所做的改变,并分享了一个新品牌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围。
在产品端,林瀚的分享主要聚焦于“新”和“专”两个维度。在新颖化维度,寻荟记颠覆了芦荟产品传统的干粉制造工艺,采取了运用高浓度原液制造的方式,意在摆脱同质化竞争。在他看来,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制造工艺,那么留给中国芦荟品牌的将永远是低价空间,因此,寻荟记要把握中国在芦荟原料方面的优势,采用原液智造工艺。“我们不要和韩妆去比谁做的速溶咖啡好,而要去做手冲咖啡”,林瀚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
当下,很多新锐品牌都在寻找出圈的道路,但在林瀚看来,新品牌的出路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能够真正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对新锐品牌来说,不应该靠新的营销和概念把旧的产品重新再卖一遍,而应该借助新渠道和新工具,把产品真正做好。跨越流量周期,以更广阔的视野,从全局和源头把控,以中国特色原料做中国特色品牌。在专业化维度,寻荟记对每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了优化,芦荟原液的整个萃取过程,从原来的24小时,优化为现在的6小时。
在生产端,林瀚的分享主要聚焦于“特”和“精”两个维度。在特色化维度,寻荟记成立至今,除了种植库拉索芦荟,也种植中华芦荟、仙桃仙人掌、海巴戟,并联合热带植物研究所,培育独家种苗。寻荟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6小时萃取技术、低温浓缩技术、高浓度原液生产技术,并联合安琪酵母,进行原液发酵技术的研究。在精细化维度,寻荟记作为全供应链企业,同时做到了精细化运营,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周转率和新鲜度,“爆款产品的原料,在仓库的存放周期不会超过三周。” 林瀚表示。
演讲最后,林瀚谈到,“专精特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需求,而寻荟记也在“好的产品来源于好的原料”理念的引导下,致力于提供给用户能够帮助皮肤更稳定的护肤产品。
本报见习记者 胡曼迪 整理报道
用户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