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和疫情后,嗨蓝调如何用逆向思维开好36家店丨百城百店问冷暖(54)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肖红
疫情过后,嗨蓝调关掉开在春熙路等中心商圈门店,转移到距离春熙路17公里外的犀浦镇,以及达州、阿坝、甘孜等成都周边城市,门店数量调整至36家。
“成都部分商业中心随着商业口岸的转移逐渐落寞,此前部分门店选址处性价比降低,多种原因促使蓝调将门店扩张到成都外围城镇和周边城市。”嗨蓝调总经理张祖军在接受《化妆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嗨蓝调总体利用逆向思维做好CS渠道的生意,“别人在缩减人员时,蓝调在建设团队;别人在收割顾客时,蓝调更加珍惜顾客;别人在缩减门店时,蓝调在忙着拓店,积极转型。”
把店开到“城乡结合部”和川西去
近些年,成都知名美妆连锁系统嗨蓝调的发展充满波折。先是在双十一和新店开张前夕,仓库遭遇大火,货品损失超过500万元;后又遭遇疫情,开设在商业中心的门店因密接顾客被迫关店一个月。“不过我们都挺过来了,”张祖军感慨道,仓库没了就重新找货,门店关了就重新开店,“只要没死,一切都是擦伤。”
嗨蓝调总经理张祖军(左)
显而易见,张祖军是一个乐观的人,这份乐观让张祖军有勇气优化扎根成都市场多年的老店,把店开到“人生地不熟”的“城乡结合部”和川西去。
成都市的外围地区和成都周边的川西地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部分川西地区物资并不发达,但成都外围市场有发达的商超系统,”张祖军介绍,蓝调在两个地区的商品结构存在细微差异,“外围门店的SKU数量不超过1000,门店定位为精品店;周边城市特别是缺乏物资的川西地区的门店条码数量在1500个左右,门店除了化妆品外还有家居日化等生活用品。”
一方面,由于是新市场的后来者,蓝调坚持以自身特有的以小众进口品为主的货品结构突围。“蓝调店内,包括科颜氏、雅诗兰黛、DHC、悠莱等进口美妆潮品和小众进口护肤品牌占比接近50%。”张祖军介绍,蓝调门店利用占比30%的包括传统G8品牌在内的大众名品吸引顾客,再用小众进口品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小众品牌的另一层含义是价格保护更加完善,不过也意味着我们对消费者和员工的教育成本相对会更高。”张祖军表示,蓝调一直在通过高品质、强功效的小众进口品培养顾客对门店的认知度,提升复购率。
另一方面,蓝调将留在中心商圈的Mall店同商场线上渠道资源对接,比如入驻商场线上小程序,借助商场私域流量面向全国市场销售商品,同时还会和商场同步秒杀、折扣等促销活动。
数字化工具赋能门店管理
张祖军认为,目前的CS门店在经营模式、货品结构、客情维护等策略上大同小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能否具体落地和坚持下去,愿不愿意持续性的投入”。以门店会员管理为例,几乎每一个门店都知道客情维护的重要性,但是严格执行顾客回访制度,高效率维护客情的门店凤毛麟角。
张祖军介绍,近年来,蓝调打造并不断完善数字化会员运营体系,并将其纳入员工考核指标,增强该体系执行效率。首先,蓝调成立专门的用户运营部,并设立了一套专业的会员服务流程,并借助企业微信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会员回访体系;其次,投入大笔资金打造会员管理工具,强化二次运营,“这套管理工具能提醒店员会员的维护状态,在不打扰消费者的前提下进行信息推送。”第三,通过社群建立起私域流量群,并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对会员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精准的会员互动强化会员黏性。
目前,嗨蓝调员工人数超过150人,其中包括用户运营部等在内的后台人员超过30人,团队中90后居多,日常工作中伙伴们以兄弟姐妹相称,团队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和凝聚力。“遇到火灾后,不少员工想自发为公司捐款,但我都婉拒了,小伙伴们的工资都没少发,现在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公司仍在为员工涨薪,”张祖军认为,商业模式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团队和人才是关键力量,“团队在,啥问题都不是问题。”
带着乐观和敢闯敢拼的精神,张祖军带领团队正在积极筹划门店转型,“转型主要聚焦在门店的售后和体验区,我们计划成立独立新式科技美肤品牌。”关于体验区的重大转型,张祖军并没有透露太多,只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升级门店资质,未来将通过多元化的后院项目、透明化的销售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科技美肤的解决方案。
随着渠道分流加剧,如今的cs门店普遍面临着客流下滑的困境,张祖军认为,面对困境,cs渠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个信任危机包括消费者对不同渠道的产品品质的忧虑,包括消费者对后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忧虑,”张祖军认为,信任成本是最高的成本,疾病乱投医解决不了问题,“损失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只能寻找内因,反思自己,”张祖军笑言,“收声在人声鼎沸处,努力在别人唉声叹气时,还是那句话,‘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擦伤’。”
用户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