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化妆品造假大案,牵涉出重金属超标的“秘密”

石国庆
作者 · 2023-11-16
牛棚里制作面膜、重金属超标数千倍、涉案金额超千万余元。

11月上旬,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公布了一起化妆品造假大案。

事件起因是,市民陈先生在某网络直播间中以34.9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价值近千元的化妆品(疑似SK-Ⅱ品牌),收到产品后,其妻子发现该产品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价格,且外包装无防伪标识,于是认为此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

1.png

△源于央视新闻

本以为抢到了福利,没想到却买到了假货,陈先生立刻向警方报案。

01

牛棚里的“加工厂”

重金属超标数千倍

温州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联系了化妆品品牌方,经品牌方鉴定之后,确认该产品为假冒产品。

警方立刻围绕该直播间展开侦查,发现该直播间所售卖的所有“化妆品”全部为假冒伪劣产品。随后,警方在湖北、广东等地摧毁了3个直播售假窝点,并抓获网店店主张某某等5人。

随着案件的推进,温州警方查获了代发货仓库及制假工厂,抓获了以何某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29人,查扣假冒化妆品4万余件,重达5吨,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

2.png

△源于央视新闻

警方深入调查发现,该工厂由一个废旧牛棚搭建而成,现场环境恶劣,臭气熏天,蝇虫飞舞,生产人员均没有健康证明,且生产过程中,均未采取任何卫生防护措施。

3.png

△源于央视新闻

此外,温州警方还在现场查获了多个白色塑料桶,桶内装的是该团伙假冒某大牌化妆品的面膜原料,警方对现场查扣的面膜进行鉴定后,发现该面膜内重金属含量超标数千倍。

4.png

△源于央视新闻

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供述自2022年以来,何某某等人在广西桂林某村落租赁了一处废旧牛棚,并将该牛棚改建成工厂,非法生产假冒各种知名化妆品,随后将其售卖于张某某网店。

两方达成协议,在直播间以“优惠”“福利”等噱头低价售卖假冒伪劣化妆品。调查发现,仅在落网前的半年时间,该售假直播间营业额高达460余万元。目前,该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02

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多发”

在此次案件中,除了制假售假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即假冒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超标数千倍。事实上,这一现象在行业中存在已久。

2022年9月,江苏省的杨女士在当地一家化妆品店购买了一套价值2400元的护肤品,据店员介绍,该产品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使用一段时间后,杨女士的皮肤却红肿溃烂。后经检测,该产品的汞含量超标10000多倍。据悉,上述的问题产品均来自微商售卖的化妆品。

5.png

而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相关规定,部分重金属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添加,例如,作为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的汞的限制值仅为1mg/kg。

6.png

此外,2022年12月,广东省药监局一连发布了11批次化妆品监督抽验不合格名单,名单内共有7家涉事企业和11种违法产品,且所通报的不合格项目皆为“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汞”。其中,甚至出现了有三种违法产品均来自于同一家不法企业的情况。而上述涉事企业和问题产品都已被立案调查及下架处理。

03

重金属的“不可避免”和“非法添加”

据了解,汞、铅、镉、砷等重金属均属于我国化妆品法规中禁用的物质,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但在常规的化妆品抽检中,重金属又时常会被检出,化妆品报梳理发现,在化妆品中检测到重金属,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不可避免”和“非法添加”。

事实上,一些化妆品原料中有时可能会不可避免本身带有微量重金属元素。

广东一日化企业研发工程师告诉化妆品报,很多化妆品原料都来源于自然界,比如矿物、植物等。此外,一些原料和产品在加工、生产和存储过程中,易从金属设备、容器以及管道等携带微量重金属元素。该工程师还指出:“一般来说,正规生产的化妆品中含有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基本上都是源于以上几种方式。”

7.png

“我们在评价一个化妆品的安全性时,通常会使用风险高低来进行描述。”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告诉化妆品报,“依据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针对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的说明:若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则需遵守法规中限量规定的相关限值。”

换言之,对于有规定限值的重金属,如果检出结果低于相应限值,则可以认为该化妆品不会产生健康危害。例如,汞含量不能超过1mg/kg,铅含量不能超过10mg/kg,砷含量不能超过2mg/kg等。

而除了以上情况之外,“非法添加”则是重金属在化妆品中出现的另一原因。“某些重金属的非法添加会给产品带来相对的‘所谓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也可能会是对身体的极大危害。”江苏省江阴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说到,“不良商家为了达到所谓的‘高效果’,会在产品中刻意大量地添加部分重金属,这些都是非法的。”

“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而出现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只要符合国家法规的相关规定,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其中的重金属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而若是有意为之的“非法添加”,则需根据所涉金额、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等结果,对涉事企业或个人进行处罚,严重的或可构成刑事案件。”湖北乾行律师事务所张华律师解释。

04

违法添加多为“汞”

常见于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据不完全统计,在重金属超标的妆品抽检通告、质量安全等公告中,汞含量超标一直在化妆品检查中作为“头号”问题出现在美白祛斑类产品中。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添加汞的化妆品可以在短期达到美白的效果。“因为汞离子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短时间内就可以起到色素减退,从而达到短期的美白效果。”湖北省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高红(化名)指出,“但如果长期使用汞严重超标的化妆品,不仅达不到美白的效果,反而会损害皮肤的新陈代谢和屏障功能。”

浙江省药监局的执法人员表示,很多不法商家正是瞄准了消费者求美心切的心理,便在美白祛斑类产品中大肆添加汞等重金属物质,好让消费者相信“产品效果看得见”;其次,该类产品一般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正规检查,其背后的制作成本及检测成本等大大得到缩减,再加上美白祛斑类等高功效产品又常常被不法商家冠以“高价值”的理念,因此灰色产业链背后的高利润,也是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理由。

8.png

重金属超标的背后是行业的至暗面,造成该局面的主因还是“高效果”与“高回报”的诱惑及驱使。相关涉事产品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尽管相关职能部门多次针对市场流通产品进行检查和整治,但违禁添加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不过,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发布对假冒化妆品、违禁化妆品的抽检通告,进一步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对广大企业而言,唯有恪守法律法规,共促化妆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才是行业与企业永恒的发展正道。

游客_819995 游客1621377957 186****4751
等340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