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舒丹们瞄准“小城贵妇”,下沉市场实体零售真“香”|每周一话


文丨杨敬玲
护手霜霸主欧舒丹正在大力挺进中国小城。
近日以来,欧舒丹在下沉市场不断开拓店铺,“护手霜霸主”瞄上“小城贵妇”也由此成为近期的行业热门话题之一。
根据魔镜数据,MAT202309(2022年10月-2023年9月)滚动年期间,欧舒丹在天猫、淘宝手部护理品类市场份额高达13.7%,在京东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8.1%。可以说,欧舒丹在线上手霜领域几无对手,如今它已经悄然向三四五线市场下沉。
欧舒丹微信公众号显示,目前该品牌在中国拥有超240家门店,其中包括浙江丽水、诸暨、上虞、江苏泰州、宿迁等三线及下沉城市,在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亦有布局。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欧舒丹在河南新乡、山东临沂等地开设了新店铺。
去年11月底欧舒丹集团发布2024财年中期业绩后的电话会议上,该集团高层表示,欧舒丹品牌将在中国三四线城市开设10-15间新门店。
不难看出,主攻中国下沉市场,是目前欧舒丹的主要渠道策略。毕竟,其店铺在一二线城市已经趋于饱和。
欧舒丹的下沉,正是看中了中国三线及以下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潜力。数据显示,我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70%,在300个地级市,2800个县城,40000个乡镇和66万个村庄的土地上,大约有10亿人在这里消费。
相比一二线城市的打工者,小城贵妇是下沉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或许资产并不雄厚,但他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比较充足,因此成为了欧舒丹等品牌在下沉市场瞄准的新消费者。
显而易见的是,到下沉市场开店,不仅能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拓店成本也较一二线城市低不少。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那里的消费者对于高端品牌的需求仍在增长。
瞄准下沉市场的美妆品牌不只有欧舒丹。当欧舒丹踏入三四线小城的商场或购物中心时,它又遇到了兰蔻、雅诗兰黛等“老邻居”。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兰蔻就早早地“下沉”,将专柜开到了遍布中国数量众多的低线小城的商场,通过更广泛的消费者触达,更深入的品牌理念传播,兰蔻多年来得以稳坐中国市场高端化妆品头把交椅,这与其提前布局的市场下沉策略不无关系。
去年,欧莱雅旗下彩妆品牌3CE也开启了下沉的步伐。3CE目前在中国共有十数家门店,门店分布以内陆省份省会和二三线城市为主,如武汉、南昌、郑州、成都、南宁,以及无锡、嘉兴、邯郸、惠州等。
2023年,海蓝之谜、丝芙兰也在二三四线地区“大施拳脚”。近一两年来,定位高端潮流的丝芙兰在一二线城市的拓店速度已明显放缓。据化妆品报不完全统计,2023年下半年,丝芙兰在浙江温州、湖南常德、山东菏泽、安徽六安、江西抚州等地的首店开业。
近十年以来,各大高端美妆品牌触达下沉市场消费者的一个主要方式,是电商。而如今,线上流量枯竭,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和最初从线上起价的新锐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下沉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量。
其原因很简单:线下门店是提供品牌形象和体验服务的最佳选择。一个没有实体门店的品牌,很难走远。尤其是经过直播电商的洗礼之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已经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完成了品牌认知与“教育”,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相比,他们更渴望近距离体验这些品牌的机会,而高端品牌及丝芙兰等集合店的主动下沉,则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对于包括CS渠道在内的实体零售来说,下沉市场的美妆消费值得重新再做一遍。谁能抓住下沉市场的变化和潜力,因势而动,谁就能把握未来更大的胜算。
首先,下沉市场最大的优势在于顾客黏性更高。与一二线大城市相比,三四五线市场的实体零售生意更趋于“人情社会”,因此消费者的信任度更高。在品牌价值和“人情”信任的背书下,一旦一个品牌或门店与消费者建立起较深的连接,这些消费者的回购率和忠诚度更高,往往会成为优质顾客。
其二,无论是口红、护手霜还是气垫,多数美妆产品除了其自身的使用价值,还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当一位女性在办公室和朋友聚会从包里掏出口红或者护手霜时,这类产品不仅好看、好闻,还“有面儿”,极容易在小红书上种草或分享。
因此,相比于通过直播间或者官方旗舰店手机下单,在消费者家附近的品牌门店体验和购买产品,后者对于有闲有钱,可以约上三五姐妹一同到店做护理的“小城贵妇”来说,更有吸引力。
其三,实体零售的强体验感,可帮助门店更好地纳新留客,但当“鲶鱼”来了,“沙丁鱼”们必须游得更快,才能够活下来。在广阔的下沉市场,几乎每个小城都有当地的龙头美妆店,当他们面临与海蓝之谜、欧舒丹、丝芙兰等门店的“贴身肉搏”时,这些高端品牌门店无异于突然到来的“鲶鱼”。
尤其是那些依赖于经营老顾客,靠金卡会员“养店”的当地美妆店来说,必须通过更优质的品牌资源和产品组合,更人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更加精准地匹配和契合相应的消费人群的独特需求,才能留住原有的优质会员,并吸纳新的消费者进店。
不同于多年前以兰蔻为代表的第一波大牌下沉,这一轮高端品牌涌向下沉市场时,整个美妆行业、实体零售以及消费者认知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处下沉市场的实体零售企业,是时候好好把握住这一波市场机遇,将机会和挑战转变为自身优势,在时代的巨浪中韧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