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618,品牌在天猫爆发


昨日(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5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06亿元,同比增长18.7%。1-5月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1763亿元,同比增长5.4%。这是化妆品类零售近一年创下的最高增幅,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消息甫出,业内再度将目光聚焦到已经接近尾声的618大促。不少业内人士告诉化妆品报,5月化妆品消费零售额大幅上升或与进入“618年中大促”系列活动有关。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的618促销活动均于5中下旬开启,其中,以天猫美妆为代表的货架电商大促成绩亮眼,大幅增强众品牌延续下半年增长的信心。
过去几年,直播电商势如破竹,业内时有唱衰货架电商或质疑天猫“尚能饭否”的声音。今年618,靴子落地,货架电商的价值再度凸显。
仅以美妆为例,天猫美妆打造的增长飞轮,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中一骑绝尘。天猫数据显示,今年618开卖不到20分钟,珀莱雅、兰蔻就双双破亿元;开卖26分钟,欧莱雅破亿元;开卖28分钟,雅诗兰黛也加入亿元俱乐部,开卖40分钟,可复美、修丽可破亿元。大促堪过半程,天猫美妆破亿品牌数已达43个,且相较去年天猫618,今年的美妆亿元俱乐部里又添8张新面孔,包括觅光、丸美、伊丽莎白·雅顿、林清轩、JOVS、Fresh、欧诗漫、极萌。
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让不少美妆品牌纷纷向化妆品报表示:“当前的生意环境,还是货架电商更具确定性。”
超级主播“失利”、大促打法“剧变”……在这个特殊的大促节点,横亘在失意流量场上的疑惑是:赢家为何是天猫?
01
跑赢大盘
美妆品牌的主阵地坚挺依旧
相关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按销售额计,5月淘系美妆增速明显领先其他电商平台,其中销售额同比增长69.2%,环比增长40.9%,不仅跑赢大盘18.7%的增长,而且依旧牢牢占据美妆线上销售平台TOP1的优势地位。
此外,近一年来,魔镜洞察提供给化妆品报的数据显示,护肤、彩妆、洗护、婴童、男士、卸妆、防晒、美容仪、衣物清洁等主要品类在淘天平台的销售额始终大幅领先其他平台。
可见,被诸多美妆品牌视为经营主阵地的天猫,在美妆市场的系统化、规模化和创新性竞争中,始终保有较大的身位优势,后来者赶超绝非易事。
化妆品报在走访市场过程中发现,当下国内市场中,国际品牌主要的线上出货渠道仍在品牌天猫旗舰店,而国货品牌尤其是不少新兴国货品牌,也在从单一的短视频与直播带货,逐步转向以货架为支撑。
一方面,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在天猫。有媒体统计,在今年天猫618第一阶段的美妆销售榜单中,传统欧美大牌: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分列2、3、4位,国际品牌在前10名中占据8位,贡献了大部分销售额。天猫国际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1月-3月,天猫国际美妆品牌入驻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欧洲美妆品牌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0%,韩国比去年增长56%。这意味着在美妆国际品牌进入收缩期的当下,天猫的阵地依然稳固,且国际美妆品牌始终将天猫作为落地中国市场的主要平台。
另一方面,中国品牌的品牌化、高端化也在天猫。近两年,行业时常传来依靠直播爆发的品牌或接连倒下,或归于沉寂的消息。白牌起势快,但生命周期短成为业内共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放弃粗暴买量,转而日益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以打通商业生长的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天猫,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越来越多的国货美妆品牌在天猫找到长线发展的机会。以此次618为例,新锐彩妆品牌彩棠同比去年618同期增长近60%,跃升成为彩妆类目TOP1,而这也是国货彩妆品牌第一次成为类目冠军。另一个专攻男士清洁需求的海洋至尊,一跃成为男士类目TOP5,同比增长超过150%,一款三棱镜洁面成为男士洁面热销榜和好评榜双榜第一。在火爆的套组基础上,韩束推出重磅新品活肤水,开启了超级单品策略的新篇章,品牌销售同比增长近126%。
种种数据表明,国货美妆一路狂奔的步履继续加快,在天猫加速走向品牌化、高端化。618期间,可复美胶原棒已热销超过60万件,对于新锐品牌来说,这一成绩不可谓不亮眼。此前,可复美相关品牌负责人在接受化妆品报采访时表示,天猫每月给予品牌稳定的资源扶持,是消费者留存最多且最久的平台,也始终是品牌重要的主阵地。
02
寻找确定性
更追求长线增量
实际上,今年618美妆品牌在天猫的爆发式增长绝非偶然,而是早就有迹可循。
今年4月初,天猫在TopTalk上提出2024年的目标是“一切聚焦品牌增长”,从多维度升级品牌经营体系,从新品打造、营销策略、内容电商,到各行各业的具体商家扶持举措提供切实保障。
短短一个月,天猫即对广大商家“实现诺言”。
这届618,淘天推出了诸多史无前例的惠商政策,如带头“取消官方预售”“直接现货开卖”、淘宝天猫首次打通300-50满减……这些措施一方面给商家带来更多利好,另一方面提升商家积极性,清晰传递出“商家只要做好服务就能获得更多流量、赢得增长”的信号,叠加“大额优惠券”“百亿补贴”等用户利好举措,成功转化成商家实实在在、甚至远超预期的生意增长。
以美妆品牌为例,同比去年开卖首4小时,Dior增长126%,Charlotte Tilbury增长202%,GUCCI美妆增长175%,林清轩同比增长296%,丸美同比增长168%,雏菊的天空同比增长163%,花知晓同比增长115%,高姿同比增长91.2%,韩束同比增长74.4%。
可以看到,在多重优惠政策和服务策略的驱动下,美妆品类消费力在天猫集中爆发。不过,如果仅是一时优惠带来的成交增长,恐怕无法打动品牌、商家,后者更加看重的是在天猫长线经营的价值。
一方面,利润为王,健康的高复购客群是存量,也是品牌的基本盘。
对品牌而言,过度依赖直播,很容易带来大批量的无效一次性认知和购买用户,后续的增长无法保证。但天猫为品牌提供了沉淀用户资产的最佳场域,天猫的ROI远高于其他平台,正是由中国最大数量的优质用户所支撑。
这种能力可用数据佐证:2023年天猫快消行业品牌的用户自主访问IP占比高达35%;2023年天猫商家的品牌会员增长总计超过3亿,会员对品牌的复购率是大盘用户的2.7倍,客单价是大盘用户的2.5倍。
另一方面,流量洼地被填平后,效率更高的天猫更适合被品牌All in。
首先,天猫更容易孵化“超级新品”。2023年,天猫上诞生了68.8万个成交超过百万的新品,破亿新品超过1800个。今年天猫在新品上会投入更多资源,对超级新品的资源投入比之前增加3倍,孵化两百个蓝海赛道新品牌,这意味着新品脱颖而出的机会增加,周期也会变短。
其次,天猫更容易打造“超级单品”。注意力高度分散的今天,“超级单品”是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天猫,各大品牌“超单”的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618开卖47分钟,可复美胶原棒销售破亿。开卖1小时内,娇韵诗双萃精华、修丽可AGE面霜、欧莱雅玻色因面膜、赫莲娜黑绷带面霜、珀莱雅红宝石面霜、兰蔻菁纯眼霜、资生堂悦薇水乳、珀莱雅早C晚A套组、海蓝之谜精粹水等46个单品成交破千万。开卖4小时,珀莱雅红宝石面霜、逐本清欢卸妆油、至本卸妆膏、瑷尔博士益生面膜、优时颜氨基酸表活洗面奶、花知晓小天使腮红等一众国货热门单品,均卖出10万件以上。
总结来看,天猫以商家增长为第一目标采取的各项投入和举措,成为其在618实现“天猫向上,品牌向前”的重要原因。而从部分美妆品牌的反馈和618成绩来看,致力于为商家精细化人货场运营、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天猫,已然成功为其带来更大的生意确定性。
今年618第一阶段销售结束后,天猫的强劲势头让市场再次看见了货架电商的优势,且随着零售行业迎来路线选择的关键时刻,天猫率先以长期增长思维引导品牌与商家全面升级品牌力、商品力、价格力、服务力,实现的平台与品牌的共同繁荣。
如今,天猫凭借敏锐的新消费趋势洞察、成熟的品类挖掘和培育机制、高效的新品孵化上市链路、完善的商家和消费者服务体系,以及内外部生态资源的整合能力,已经打造出一个不断变化创新,同时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今后流量时代,存量在天猫,增量也在天猫。”今年618,天猫又一次证明自身依然是给商家生意带来确定性增长的重点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