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曾引领中国高端市场的TA,如今全国只余一家

孙晓燕
作者 · 2024-07-03
上海再无伊势丹。

文 | 孙晓燕

6月30日,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正式结束营业。今年3月,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有限公司发布终止经营通知称,由于租约到期,将于2024年6月30日终止营业。

“实际上,去年(梅龙镇伊势丹)的业绩就不太行了。”瑞士瑞斯美品牌顾问、香港国际商业发展委员会顾问邹斌表示。据日媒报道,2023年3-11月,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的运营公司亏损3.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96.28万元)。

图一.jpg

01

频繁闭店

伊势丹时代逐渐落幕公开资料显示,伊势丹最早是一间在1886年创立的和服店,而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改为百货形式,并于1930年成立了伊势丹株式会社,此后不断在日本扩张。2008年4月,伊势丹与日本百货公司三越合并,成立三越伊势丹控股公司。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零售集团,伊势丹主要以百货业为业务中心,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在全世界各地开设百货店。

1993年,上海华亭伊势丹开业,伊势丹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品牌之一。1997年,伊势丹在上海开设第二家百货——梅龙镇伊势丹,彼时梅龙镇伊势丹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一起,构成了南京西路最早的高端消费圈。

2006年,伊势丹发布《伊势丹集团新十年发展规划》,计划未来20年在日本之外投资开设20家新店,在中国市场,伊势丹开始“走出”一线城市,逐渐将目光放到成都、沈阳、济南等城市。

但现实并未按伊势丹预期发展。2007年,济南伊势丹停业;2008年,华亭伊势丹以租约到期为由宣布闭店;2013年,沈阳伊势丹百货也停止运营。2022年,成都两家伊势丹均宣布停业。今年,天津滨海伊势丹、天津南京路伊势丹先后分别于三月、四月终止经营。随着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的谢幕,目前伊势丹在中国内地仅余天津仁恒伊势丹。而据行业人士向化妆品报透露,天津仁恒伊势丹可能也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停业。随着其在中国市场不断闭店,属于伊势丹的时代也逐渐落幕。

“伊势丹是代表20年前的中国的高端百货,但在20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并没有很多次的蜕变,”杭州美易添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琦向化妆品报表示,“所以这可能也是日系百货固然存在的问题。所以从现在的角度上来讲,我认为它的落幕正说明了这个时代的进步。”

诚然,以梅龙镇伊势丹为例,近年来,“梅泰恒金三角”中的恒隆广场、中信泰富都经历了品牌、环境等方面的大规模的调整升级。同时,恒隆广场成为了南京西路上最吸金的商业办公综合体,连续两年税收超百亿元,今年恒隆广场还将迎来改扩建工程,进一步促进增长。与之相反的是,开业最早的梅龙镇伊势丹反而变化最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品牌设置、产品陈设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减弱,商场人流也自然随之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丝芙兰、屈臣氏、莎莎等美妆集合店纷纷进驻购物中心,伊势丹百货也将旗下美妆集合店ISETAN BEAUTY引入中国市场,以谋求转型。2016年1月,ISETAN BEAUTY进驻上海静安大悦城,产品覆盖护肤、彩妆、美容仪器、美瞳美甲、香氛多个品类。同时,店内除了小众日系品牌外,还引入了倩碧、雅诗兰黛、植村秀等多个国际美妆品牌。但在众多美妆集合店中,ISETAN BEAUTY并未打出自身的独特优势,2019年9月,ISETAN BEAUTY停止营业。

图二.jpeg

此外,去年年底,伊势丹天猫海外旗舰店也宣布正式关停。据悉,2016年11月,三越伊势丹与天猫国际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成为售价入驻天猫国际的日本百货公司。其店铺产品多为美妆个护,以包括三越伊势丹、UKA、SHIRO、松山油脂等日系小众品牌为主,覆盖护肤、身体护理、香水香氛等多个品类。

图三.jpg

02

百货业态走向何方?

实际上,伊势丹的困境是日系百货乃至整个百货业态的缩影。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35家百货门店关闭;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范围内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其中包括太平洋百货、永旺、百盛、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等曾火爆一时的知名百货。在邹斌看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房租、人工、供货商等方面的压力加剧,未来或许仍有一波“倒闭潮”。

“中国零售渠道市场的‘独特性’发展模式,对于传统零售业态‘不太友好’,导致即便是国际零售品牌,都无法在中国大陆零售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这种情况,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资深美妆评论人、亿优美数字供应链平台创始人白云虎强调。

但总体上,随着各百货采取加大调改力度、加速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推动增长,百货零售企业对2024年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有66.3%的样本企业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实现增长,较上年85.7%的调查结果明显下降。在预期销售额增长的企业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认为增长率将会高于5%。有约三成的样本企业认为销售额将与2023年持平,只有3.8%的企业预计销售额会下滑。

“百货必然是中国市场持续发展的业态,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百货渠道也在不断迭代,”钱琦表示,“就中国市场而言,未来百货发展有三个方向,精品化的百货、买手制的百货、奢侈品型的百货。”

同时,白云虎指出,中国总体的商业环境,正在转向“数字经济”主导的模式阶段;一家百货零售,甚至是整个百货渠道,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应对模式”,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甚至会更加“边缘化”。


553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