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超头主播爱上“霸总”

邹青颖
作者 · 2024-07-09
不破不立。

文 | 邹青颖

今年618,我们见证了两个历史。

一个历史是,当电商直播带来的“全网最低价”不再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必要手段,当天猫、京东、抖音们取消预售制、无限拉长大促时间,都无法拉动整体GMV增长时,“大促时代”似乎已然落幕。

另一个历史是,往年紧锣密鼓备战大促的超级主播们,不约而同将直播预热减少、直播场次降低,还纷纷盘起了别的“生意”。

直播电商发展至下半场,流量见顶已是不争的事实,高额的流量成本、不太理想的流量转化效果,更是让不少品牌、商家“苦直播带货久矣”。

从2016年蘑菇街上线视频直播开始,直播电商从新兴事物到品牌宠儿、从强势破圈到万亿市场,已走过近10年的时间。如今,这一“旧生态”出现增长瓶颈,势必将倒逼行业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从近两年品牌、超头们的动作来看,他们似乎找到了这个流量风口,那就是——短剧。

01

品牌定制短剧火爆

“直播一姐”坐不住了

2023年,堪称“付费短剧元年”。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一共上线的短剧超过1400部,市场规模高达373.9亿元。到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000亿元。

另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71.2%的受访用户因为看短视频和直播进行网上购物,超40%的互联网用户认为短视频和直播是他们的主要消费渠道。换言之,内容平台中,隐藏着近一半的消费市场。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自去年起,来自美妆品牌的营销预算开始快速涌进短剧行业。《犀牛娱乐》曾做过一次年终统计,美妆品牌投放短剧的主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植入短剧、定制短剧、与达人合作,其中定制短剧在2023年所有品牌短剧中的占比超过七成。

第一批“吃螃蟹”的美妆品牌已经尝到了短剧营销的“甜头”。典型如,去年2月,韩束投资抖音达人@姜十七的短剧《以成长来装束》正式上线,此后韩束又与@姜十七合作投资了多部短剧,通过剧情植入软广,成功吸引大量观众,整个系列播放量超过50亿次。也是从2023年3月起,韩束在抖音平台的月成交额突然飙升,一举突破亿元大关。

面对品牌定制短剧这样一块极具诱惑力的蛋糕,头部主播自然也想分一杯羹。用爱盈利&抖查查创始人兼CEO波波的话来说,一方面,明星、网红的流量在直播电商生态中已经“洗”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开始逐渐对传统的主播口播内容产生疲劳,在流量转化越来越难的当下,想要通过升级内容来获取更多流量,短剧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乘着今年618大促的东风,昔日“直播一姐”薇娅和丈夫董海峰创办的MCN机构谦寻就以“直播+短剧”的方式试水大促。预热期间,“蜜蜂惊喜社”多平台账号同步更新“霸总”系列短剧,通过《蜂总的37日独宠》将直播带货融入其中,而出演演员也是谦寻旗下的签约达人。

1.jpg

资深美妆评论人、亿优美数字供应链平台创始人白云虎表示,“无论是传统的达人直播,还是短剧带货,都是零售模式的迭代,本质上还是以‘营销方式’驱动消费用户的购买。不同于达人直播的‘导购形式’,短剧带货更倾向于‘广告形式’,场景会更‘理性’。”

而最近,三部分别名为《替身男友》《我家来了男保姆》《别跟弟弟谈恋爱》的短剧海报流出。海报信息显示,三部短剧的出品公司为谦萌文化,董海锋为出品人,这也侧面“坐实”了外界对“薇娅夫妇进军短剧界”的猜测。

2.jpg

“超头进入短剧赛道,优势就是人多钱多、高举高打,初始的曝光流量更足,但最终胜出的玩家一定是靠内容取胜。前期流量的多少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好的内容才会有曝光的机会。实际上,短视频生态中的流量算法是不会错过好的内容的,所以短剧最核心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内容本身的剧情和演员上。”波波进一步补充道。

02

“短剧带货”胜算几何?

目前来看,短剧的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C端。如果能打造爆款短剧,其本身付费观看和订阅收入就非常可观。据悉,《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单日充值曾超2000万元,2024年寒假期间,咪蒙凭借《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两部短剧就收入过亿。

3.jpg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海报

二是短剧自身附带的商业价值,包括品牌定制、短剧带货、平台采买等。“短剧重点解决新增流量、曝光、流量池大小的问题,而传统的直播带货则逐渐倾向于解决转化率的问题,可以将这两者的能力拆分开来,”波波解释道,“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达人是有势能的,所以他们既能解决流量曝光,也能解决直播带货转化率。付费生态成熟后,很多达人又开始通过付费解决精准流量的进入,同时依靠达人团队解决带货转化的问题。而现在,由于付费流量仍比较贵,再加上‘卷价格’‘卷机制’,退货率比较高,很多商家对于付费流量的承担能力还是不足。”

可以发现,以短视频发家的抖快平台,在短剧制作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根据德塔文相关报告,2023年上半年上线的微短剧中,抖音占到212部,快手占到68部,其中包含部分品牌定制、赞助或植入的短剧。

波波指出,“内容平台本身就是靠优质的内容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甚至达到裂变和溢出的效果,能够让平台之外的用户来观看这些内容,所以好的内容还是流量的宠儿。付费短剧已经验证了用户逐渐养成内容付费的习惯,短剧和电商的结合则是平台基于数据,对未来生态所作出的判断。”

虽然当下消费者对短剧的兴趣浓厚,但从超头进入短剧赛道后的表现来看,短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或者说并不容易出爆款。

今年6月,小杨哥所属公司三只羊出品的短剧《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上线,十天时间播放量达9528万次,相比上线一个月播放量超10亿次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而言,拥有过亿粉丝的小杨哥,其短剧的播放量和出圈度并不是很理想。

此外,由周星驰出品的首部短剧《金猪玉叶》,上线一天内的播放量就突破了百万次,上线半个月的播放量高达2亿次,与之相比,《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的制作水准和专业性曾一度遭到外界质疑。

4.png

△《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剧照

对此,上麒广告公司创始人杨正华表示,“从‘短剧带货’的角度看,目前还是很‘卡’的,很明显的就是销售转化。消费者在看的时候都心知肚明,这种流量带入,只要价格足够有吸引力,短剧带货与直播带货从本质上来讲差别不大。差别大的是,短剧带货毕竟不是产品说明,有剧情上的要求,没有直播带货那么直接。个人觉得,如果品牌力不足的,短剧带货的效果可能不如直播带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头部主播入局短剧赛道,应通过“达人直播带货+短剧带货”的双重加持,这种“销售组合”可以赋能超头提供给品牌方更多的曝光,帮助销售的达成。

03

优质内容仍是重点

去年,由腾讯视频出品的短剧《赘婿无双》一度在圈内成为流量神话,制作成本不足50万元,上线8天,充值超过1亿元,被夸张概括为:“7天拍完,8天亿元,10天财富自由。”

为何一集不到10分钟,甚至有的仅1分钟的短剧如此令人“上头”?

从短剧的内容特点来看,一个是“短”,迎合用户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另一个是“爽”,可以发现,市面上的短剧无论声量大小,剧情都“大差不差,多围绕“女频+情感/萌宝/古风”、“男频+霸总/赘婿/战神”主题,剧情土嗨、反转多、节奏感强。

在这种情况下,短剧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剧情质量参差不齐。相较于视频平台精心打造的优质内容,部分品牌或达人出品的短剧因预算所限,在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准上难以保障。

二是硬植入式广告易引发反感。短剧的主要功能仍是消遣娱乐,过多或过于生硬的广告植入,不仅会破坏剧情的连贯性,还可能影响用户整体的观影体验。

三是各平台用户属性差异较大。对于淘天、京东、拼多多这类电商平台而言,其用户更注重实用性和线上购物体验,如何将短剧与购物相结合,兼顾各平台特点和用户需求,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生效,明确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这意味着短剧行业已进入“强监管”时代,过去那些费用低廉、靠“狗血”剧情博取流量的内容,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正规、进行积极商业化行为的短剧及带货,会有另一种机会。

杨正华指出,“受新规限制,短剧不再是过去流量为王、故事粗制滥造的阶段,这其实给予了行业不同的期待。短剧带来超乎想象的流量,但这个流量是否能够在下一阶段继续创造辉煌,还需观察。消费者过去看短剧其实是为了消磨时间,从短剧流量变成销售流量,本质上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能。目前来看,短剧的消费群还是属于低价值人群,但流量还是很大;投资的产品类别还是冲动型产品,加上高价格、高利润,或者高折价才能支撑;主流品牌在投资上也还是比较谨慎。新规后,短剧有可能略有不同,门槛高了,金主类别也会改变。”

诚然,爆款短剧的前提是基于优质的内容,加之各平台的用户体量和主播高成熟度的转化率,将会带来一些比较理想的效果。无论是哪种参与竞争的运营手段,到最后都回归于产品机制、性价比的比拼,而好的内容则可以更好地分配流量,并将流量层级区分得更加科学,这也符合当下越来越“卷”的流量生态。

“总的来说,想要在短剧里通过干预数据的一些操作(来获得爆量),将会变得不容易。短剧带货相比于单人口播、或一个有噱头的标题、或一个夸大的产品效果,会更容易判断其内容的好坏。短剧不会依赖一两个点去爆,这就可以真正区分好的内容和一般的内容,流量分配的算法也会更加科学。”波波总结道。


6665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