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化妆品行业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


文丨李硕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了针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税,引爆全球贸易战。
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生效之际,中国继续反制措施。
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自此,所有报关进入中国的美国进口化妆品将无一豁免:一瓶到岸价格200元的美国眼霜要比过去多交168元的关税。
△财政部网站截图
01
涨价与否
美国化妆品企业进退两难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
反制措施出台后,海蓝之谜、德美乐嘉、欧邦琪等美系品牌对华出口将受显著影响,为平衡关税成本,品牌大概率会涨价。
按照惯例,进口品申报价一般为零售指导价的2-3折,具体到不同品牌的情况各异。这意味着,加征84%的关税,相当于零售价的10%-20%。
对此,化妆品报联系了雅诗兰黛集团,询问其短期内是否有提价计划,暂未获回复。
手握众多国际品牌的福建思迪儿董事长姜利艳告诉化妆品报,应对关税变化,部分美国品牌已有动作,但具体操作时间品牌还在考虑中。
西藏化妆品代理商吴东告诉化妆品报,目前暂未收到美系化妆品涨价消息,加上其货盘内产地为美国的热门商品有限,关税调整的影响尚未显现。
一定程度上看,化妆品巨头们的“全球化生产模式”的确分散了关税冲击。
以天猫平台在售的雅诗兰黛第七代小棕瓶为例,其原产地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日本等,这意味着品牌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出产地。
△雅诗兰黛天猫旗舰店截图
有业内人士推测,美系品牌涨价举措迟迟未出,也同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关——相对农产品等刚需类目,化妆品可替代性强,涨价伴随的销售额下降风险也更大。
随着近年来本土品牌的崛起,美系化妆品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本就有所萎缩。过去三年,美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持续下降:降幅分别为1.2%、25.0%、3.4%。
在此情形下大幅涨价,无疑将进一步弱化自身竞争力,加速中国消费者寻求国货以及欧洲、日韩替代品。
△图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
不涨价,损失利润空间;涨价,损失市场份额,美国化妆品企业正面临进退两难处境。
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对赴美中国游客发布风险提示:近期,由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内安全形势,文化和旅游部提示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谨慎前往。
显然,相比价格,更重要的是舆论:消费者会不会因为美国政府的经济霸凌行径抵制美国化妆品,值得美系品牌考量。
02
化妆品原料或迎涨价潮
但影响有限
除化妆品成品外,此次的关税调整还将带动美系化妆品原料成本上升,主要覆盖硅油、卡波姆、钛白粉、增稠剂以及各种活性原料。
截至发稿前,陶氏、亚什兰、路博润等美国头部原料商暂未宣布涨价计划。
一位化妆品原料从业者认为,关税挑战下,中国化妆品企业将加速供应链调整,转向国产替代,或向日韩、欧洲等地寻求替代供应商。
“能替换掉的就替换掉了,不能替换的,也控制使用(量)。”广东尚品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妆研发主任林丽隽告诉化妆品报,此次关税调整对其几乎没有影响,美国原料此前已经历多轮涨价,“(我们)早就有了心理预期和相应准备”。
考虑到亚什兰、陶氏等头部美国原料企业已在南京、张家港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原料市场并不会受到过大影响。
03
中国化妆品出口受阻
头部零售企业伸援手
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累计此前两轮加税,整体税率达到104%。
此外,针对800美元以下的跨境小包的免税政策也将在5月2日取消。
2024年,美国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1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如今,美国一再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化妆品出口产业链利润被蚕食,不具备高技术壁垒、可替代性强的产品在美销售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
4月9日,化妆品原料商科思股份在投资者关系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其对美国销售占比约10%-20%,针对关税等贸易摩擦风险,公司将通过提前备货等方式应对,保障短期内保障客户供应安全。
4月7日,永辉超市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一封信》,信中表示:若因出口受阻而库存积压,将开通“绿色通道”完成15天极速上架;针对苦恼于国内市场认知度的外贸商品,永辉将提供推广扶持;对于渴望产品升级的供应链企业,将作为“市场助手”共同开发新产品。
4月9日,武商集团也倡议全国的购物中心、百货和超市等市场主体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帮助消费品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并提出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优化供应链管理四条举措。
今日早些时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商务部正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出口企业缓解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等。
编辑:杨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