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测不出?可复美陷风波


文丨龚静
5月24日中午,自媒体“大嘴博士颜究所”(以下简称“大嘴博士”)发布公众号推文,声称其通过实测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热销产品“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发现核心成分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严重不足,甚至检测不到胶原蛋白的关键氨基酸。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文发布后迅速引起广泛舆论关注,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10小时后,可复美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告消费者书:关于近期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严正声明》回应,否认“大嘴博士”的一系列指控,并质疑“大嘴博士”检测方式不科学。
5月25日晚上11点50分,“大嘴博士”再度发文,聚焦检测方法、送检产品、企业反应和配方争议进行二度回应与质疑,至此,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
01
焦点之争:
是否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
“大嘴博士”在5月24日的最初发文中表示,其通过采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对可复美的涉事次抛精华进行检测,提出主要问题三点:
第一,样品中重组胶原蛋白总含量仅为0.0177%,不符合“非微量添加”成分应高于0.1%的标准。
第二,样品中完全检测不到胶原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甘氨酸”,“大嘴博士”因此指称巨子生物涉嫌成分造假。
第三,“大嘴博士”认为,巨子生物宣称的“Mini小分子胶原蛋白”,仅仅是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分子,是否构成对科学概念的肆意滥用和夸大宣传?
而巨子生物方面则在回应中表示,其产品按照《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范标注配方成分,经过药监局备案审核,并通过引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行业标准进行检测,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在0.1%以上。可复美认为,“大嘴博士”所用方法未获行业标准认可,其检测结果不可采信,系对企业及监管部门的严重误导。
02
方法之辩:
凯氏定氮VS氨基酸定量
巨子生物回应之后,“大嘴博士”再度出击,矛头直指前者检测方法的科学性。
由于巨子生物在回应中未具体说明所采用检测方法,“大嘴博士”推断,巨子生物可能采用凯氏定氮法,即以氮含量推测蛋白含量,并在5月25日晚间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中指称,凯氏定氮法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因无法区分蛋白氮与非蛋白氮而备受争议。
“大嘴博士”认为,凯氏定氮法易受干扰,可能“导致蛋白质含量结果显著虚高”,不适合用于化妆品复杂配方中对特定蛋白成分的检测。而他所用的HPLC氨基酸定量法,虽方法“朴素”,但能通过水解蛋白后精确测出组成氨基酸的含量,更适合判断是否真实添加了胶原蛋白。
对此,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表示:“HPLC氨基酸定量法与凯氏定氮法两种方法各有侧重,没必要统一测量方法,但HPLC应该更准确一些。”
“大嘴博士”还在文章中要求巨子生物采用多中心、不同方法交叉验证的检测模式,以科学公开回应公众关切。截至发稿前,巨子生物已表示将委托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进一步检测。“大嘴博士”也承诺公开其对巨子生物声明中提及产品的检测结果。
03
争议产品下架
除技术外,“大嘴博士”还对巨子生物下架产品的行为提出质疑。他指出,目前,争议产品“可复美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已从巨子生物官方淘宝、抖音、京东销售渠道全面下架。
化妆品报于5月26日22时在淘宝/天猫、抖音和京东等平台可复美官方旗舰店查询,均未找到该争议商品。他认为“下架不等于消失”,当前检测样本可直接从市场获取,应加强样品独立性防止企业进行“特殊处理”,企业也应以更加透明的方式面对公众检测。
此外,“大嘴博士”还指称巨子生物并未在声明中正面回应“甘氨酸缺失”与“Mini胶原蛋白概念科学性”两个关键问题,仅在方法论层面展开攻防,缺乏实质回应,不利于化解公众疑虑。
这一争议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当前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在行业标准、成分检测、术语定义等方面的混乱现状。大量消费者也在各大社媒平台上对“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功效提出质疑和忧虑,比如其在化妆品中的功效机制是否成立?是否存在“宣传大于实效”的行业趋势?张太军认为:“虽然机制存疑,但是仍然值得探索。”
而从产业角度看,如重组胶原蛋白此类新兴生物活性成分确实存在缺乏配套检测标准和功效评价体系的问题,在快速商业化过程中容易形成“概念先行、标准滞后”的灰色地带。如何完善全套检测标准与方法、推进监管审核与企业自律建设,或将是需要全行业在未来共同研究的关键问题。
编辑:邹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