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洗护品类入局了一个新选手,即Triptych of Lune品牌,中文名为“三谷”,它依靠颜值在线上购物平台成功“出圈”。
资料显示,三谷品牌上线半年便跻身小红书2018洗发水销量排行Top1,在天猫《寻找发光体》大赛中,位列洗护品牌TOP1,此外,今年天猫618活动期,三谷的产品销量在洗护品类中居于TOP3。天猫个护数据显示,三谷旗舰店在天猫护发8月贡献榜中,位于TOP4,超欧莱雅及联合利华,此外,在8月单日天猫加购榜中,三谷产品拿下氨基酸洗发水的桂冠,销量甚至超越宝洁。
对比其它洗护品牌,三谷在产品上的卖点突出,其一,包装设计受消费者喜爱,该品牌在外观包装上采用讨喜的马卡龙色系,并加上流沙珠光特效,十分亮眼。其二,产品成分主打氨基酸概念,但对比其他氨基酸洗护具备极高的价格优势。比如,相较氨基酸洗护植观251毫升109元的价格,三谷300毫升的产品仅售79元。其三,瞄准香氛洗护,迎合年轻消费者对于生活质感的提升需求。
三谷品牌成功通过其产品具象的色彩、味道及价格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而实际上,多数消费者了解到三谷品牌始于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有观点会认为,该品牌的成长路径与大多数线上品牌相同,即通过社交平台种草营销,扩大品牌知名度,刺激消费购买。其实不然,三谷在进行种草营销、入驻天猫旗舰店前,还有一段更早的成长故事——微商起家。
记者在网页上搜索“三谷”时,出现了大量相关“三谷招代理”的信息及广告。曾在微信平台上代理过三谷品牌的微商从业者小A告诉记者,在三谷入驻天猫前期,自己有过半年代理经历,在代理期间,也招募了大量的线上代理。
事实上,像小A这样的微商从业者在代理三谷期间,自发地大量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发送品牌相关信息及卖点,无形间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我们负责推广营销,当时三谷品牌在微商渠道的销量也比较可观。”
但是,微商渠道没有发展多久,三谷便开启了渠道和品牌的转型。小A告诉记者,2018年7月终止了与三谷品牌的合作,在他看来,品牌方在微商渠道达到一定销售成绩之后,便不需要微商对该品牌进行推广,转战线上的电商平台甚至线下,成为三谷更大的目标。
放弃微商后,三谷转战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让“带货王”李佳琦,知名演员娄艺潇为其产品进行推广,名人效应亦是明显的,在该品牌的淘宝评价中,不少消费者直言,购买理由是李佳琦推荐。
而据记者了解,如今,三谷品牌已经从线上攻入线下,进驻CS渠道。与三谷品牌合作的某省线下代理商告诉《唯美电商评论》记者,选择和三谷合作,看中的是品牌在线上具备了一定的声量和消费群基础。
毫无疑问,三谷确实短时间内在洗护领域火起来了。不过,其背后的诸多争议点或许将成为品牌走的更为长远的桎梏。
争议点1:真假英国品牌?
官方资料显示,三谷品牌1964年由植物学家兼生物学家Mr.Charlie Wright在英国创立,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在三谷的主营销阵地小红书上,有网友扒出三谷品牌并非“是一个英国品牌”,有网友指出,该品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国货。据三谷天猫旗舰店产品信息显示,三谷旗下产品确为中国生产。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了解到,三谷旗下产品由厦门蝶丽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托生产。
此外,宣称诞生于英国的三谷品牌在英国本土并未设立官网,并且在Facebook、INSGRAM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均没有官方账号。另外,英国购物网站lookfantastic、beautybay以及superdrug均未发现三谷品牌的踪影。值得一提的是,三谷官方微信公众号所称的创始人“植物学家兼生物学家”Mr. Charlie Wright在搜索平台上也并没有发现其“专家”的相关信息。其英国品牌的身份存疑。
争议点2:设计涉嫌抄袭?
最让三谷引以为豪的设计也是最令人诟病的一点。三谷产品外包装被指抄袭于美国私人定制洗护品牌Function of Beauty,品牌原创精神受到质疑。从外观上看,三谷与Function of Beauty的瓶身形状、产品色系可以说是近乎相同,区别仅在于产品瓶身上的白色英文字体。
△左为三谷产品 右为Function of Beauty
而针对以上受到争议之处,记者尝试与三谷品牌方进行了联系,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虽然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设计,制造品牌话题性,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但这种方法显然不是一步好棋。品牌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均会因为这些因素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信任危机。而摆在三谷面前的,正是如何“洗白上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