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牙膏不是药!别被“抗幽牙膏”收了“智商税”

李梦琴|记者|2022-01-10 10:51:42
转载
牙膏行业亟需一场刮骨疗伤式的改革。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梦琴

1月7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科普文章《牙膏不能治疗疾病》,明确指出牙膏不能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的牙膏缺乏科学依据。这也就意味着,不存在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医疗作用的牙膏,而市场上宣称具有医疗作用的牙膏涉嫌虚假宣传。

~~~.png

牙膏不能宣称医疗作用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等医疗作用的牙膏大行其道。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医疗作用的牙膏比比皆是且销量可观。如在拼多多平台上,洁幽康、艾咏益、乐无幽等品牌“牙膏”的销量均超过5万件。该类产品多宣称具有国家专利或检测报告,单支价格在25-100元之间,远高于同规格常规牙膏的价格。针对此类产品,国家药监局明确表示这类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膏。

国家药监局强调,牙膏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具有美化、保护牙齿及周围组织等功效。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除基础清洁类型外,其他功效牙膏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功效评价。

图片

也就是说,只有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牙膏才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上海某牙膏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化妆品报》记者表示,“功效评价已将部分不规范的牙膏生产企业拒之门外了,但仍有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知识盲区投机耍滑。”

~~.png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而部分商家正是利用普通消费者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恐惧与误解挣得盆满钵满。

药监局科普文章指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没有证据证明通过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此外,口腔是由多种细菌等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环境。有研究显示,口腔中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集中在唾液和菌斑内。因此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由此可见,所谓的“抗幽牙膏”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抗幽牙膏”只不过是一个“智商税”。国家药监局的科普文章中强调,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如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国家药监局强调,牙膏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根据广告法规定,牙膏类商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但部分商家为逃避监管,往往将所谓的“抗幽牙膏”申请为“械字号”或“消字号”,打着“医用级别”牙膏的名号招摇撞骗。

记者发现,电商平台上多款产品的品名虽为“抗幽门螺杆菌”牙膏,但其备案多为“械字号”或“消字号”。实际上,这两类批号的资质并不能证明牙膏具有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功效。上述牙膏生产企业负责人解释道,“牙膏不是药品,也不是消杀产品,'医用级别'的说法只是一个噱头。”

《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实际上,“抗幽牙膏”不仅在电商平台表现火热,其在线下渠道亦十分畅销。记者在某连锁药店中发现,有多款“牙膏”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牙周炎护理”等功效,部分产品甚至直接标示“胃药+幽门螺旋杆菌”等字眼。药店的相关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这类“牙膏”因“疗效”显著颇受消费者青睐。

~.png

“商家用凝胶或抑菌膏充当所谓的'抗幽牙膏',效果并无科学依据,却大张旗鼓宣传能够抵抗、预防幽门螺旋杆菌,这就涉嫌虚假宣传。”某业内人士直言,“抗幽牙膏”的骗局已多次被揭露,但仍有企业铤而走险,主要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接连出炉,官方对牙膏的功效评价、功效宣称用语以及相关处罚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抓紧制定专门针对牙膏管理的部门规章《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并将推动该规章尽快出台。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牙膏行业亟需一场刮骨疗伤式的改革。”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牙膏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牙膏功效宣称混乱、部分宣称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界限模糊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而牙膏市场的种种乱象也将得到肃清。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