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跃跃
过去的十年,实体零售业踏浪前行,意气风发跑马圈地者有之,迷茫困顿关店退场者有之。新物种崛起,老连锁迭代,数字化风潮席卷,新零售和直播风云起落。变化如此之大,对原有的零售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眼下,直播电商的大热和繁荣,让许多品牌方红了眼,众多美妆零售者似乎由此找到一条“躺平”的路。然而,在通往“百年企业”的征途中,有人试图找到捷径,而有的人却更愿意负重前行。
中科院昆植所植物医生体验馆
成立于1994年的植物医生,如今已然是国内美妆单品牌店赛道的领跑者,其在业内普遍认为“最需要沉淀的化妆品渠道中”坚守28年并开出4500家实体门店,甚至一度成功出海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地,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品牌。正如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解勇所言,他和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坚持一件困难但正确的事,他坚信单品牌店才是实体零售的未来。
第28年,第4500家门店
早在2003-2013年的十年里,单品牌店业态极为兴盛,欧舒丹、科颜氏、伊蒂之屋、悦诗风吟、谜尚等单品牌店热度颇盛,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中国,国内很多企业由此开启了单品牌店发展之路。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品牌店折戟,韩系单品牌店更是逐渐退出中国市场,面对眼下单品牌店的“凛冬”,解勇却认为:“单品牌店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
那么,解勇的自信与底气来自哪里?植物医生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或许就是答案。今年是植物医生成立的第28年,其门店数量也一举突破4500家,会员数突破1400万。在疫情的背景下,实体零售大环境遭遇寒冬,但植物医生的业绩增长依旧稳中有进。据悉,近几年植物医生平均整体营收增速保持在30%,2020年和2021年依旧实现双位数业绩提升,销售额破43亿元。
而除了布局国内市场,植物医生的国际化进程推进同样有声有色。解勇介绍,2019年和2020年,是植物医生国际化行为最频繁的阶段,以汉方植物理念成功试水日本市场之后,植物医生又陆续进军中国香港市场、新加坡等地,让更多全球的消费者认识并爱上了这个中国品牌。
位于日本大阪心斋桥——植物医生日本二店
在一年又一年的实践中,解勇愈发相信,品牌产生的地方依然是实体店,而在当前渠道竞争愈加混乱的当下,以单品牌店运营的植物医生似乎开辟出了一方净土,“不掌控渠道就不可能做自己的品牌,渠道是一切的基础”,在传统渠道探索多年的解勇深刻地明白渠道对品牌的重要性。然而,也正是他对渠道的选择、对做实体店的坚持,才为植物医生奠定了成功的第一步。
正如他所言,众争之地勿往,久利之事勿为。做实体,是一件正确而困难的事,做专卖店,更是一件极其考验顾客黏性与信任的难上加难的事,所以很多品牌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了一条看似相对容易的电商渠道。因为在今天,做电商尤其是做直播渠道,花钱去做流量投放,请对主播,品牌就有可能在短时间瞬间爆发,取得看得见的不菲收获。而线下渠道,尤其是单品牌店渠道,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渠道,做线下渠道,更是一场持久战。
植物医生专利技术成果墙展示
打造硬核后台系统,加码零售未来
走进植物医生,才能明白新时代的美妆企业可以系统化到什么程度。在解勇眼中,植物医生并非只是单纯的销售模型,它更应该被定义为全产业链制造型零售业,即将“零售”和“制造”结合在一起,整合从研发、生产、物流到销售的所有环节,是一种更高效的商业模式。
这其中,植物医生的数字化后台监测效率尤其引人关注。在其北京总部有一个特别的空间,空间内的数字监控墙上,一套可视化的全国营销数据的适时监控、可查系统时刻在运转。“我们配备了100多位IT人员,在负责运维这套系统,同时,我们在2020年开设了自己的‘小植商城’,拥有了公司自己的私域,使得我们能对接到每一位终端消费者。并通过区域、消费者年龄、性别、爱好和每笔订单、季节消费等等数据,解决了我们过去信息繁杂、决策不准的问题。”解勇表示,根据这套精准的数据分析、筛选、判断系统,植物医生甚至都已经明确了2022年到2023年的产品和市场决策计划,由此,管理层可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未来的战略思考中。
植物医生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除此之外,解勇还特意在公司开辟了一面挂满失败案例的“成长启示录”墙,这一堵墙上挂满了来自研发、运营等环节的失败教训案例。每个失败案例,都明确其发生原因、事情经过、发生时间、教训结果。根据观察,这些案例中,涉及科技创新、研发、生产的问题,至少占了一半。
“这些失败案例中,有些是科技创新和研发、生产环节的缺陷,有些是不适应市场,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和研究。这个过程的加入,对于植物医生产品的优质化和市场化,都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风险控制。”解勇表示,公司采取这一办法,将科技创新研发和管理做了有效融合。
在解勇看来,一个公司要想发展得更高效,对未来的判断和思考,至关重要。品牌要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更要持续带来价值,这就非常考验洞察力和先顾客一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有多分析销售数据,多思考使用场景,才能预见未来。
尽管线下门店依旧是植物医生的主要阵地,但事实上,植物医生的线上业务占比已经超过30%,线上业绩增速近两年均保持在100%,抖音、直播、微信小程序的布局也日渐完善,整体来看,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植物医生也绘制出了新的增长曲线。
“研发中心+自有工厂” 以高科技提升民族品牌影响力
在采访中,“科研”“创新”“研发”是解勇频频提到的发展关键词。作为高山植物系护肤品开创者,植物医生用近30年的积淀,早已将“高山植物,纯净美肌”的绿色健康护肤理念植入人心,并发展成为国内高山植物护肤细分市场龙头。
早在2014年,植物医生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成立“植物医生研发中心”, 以国家级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对高山植物护肤功效的研究,打造了诸多具备国际品质的高山植物美妆产品。
中科院昆植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专家合影
除了基础研究之外,解勇还推动公司“科研产业链化”。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之下,相继设立了位于日本东京的汉方护肤科学研究所、顺德植物护肤配方及临床研究基地、北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2020年6月,再次和昆明植物研究所深入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植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植物护肤研发实验室”,由此,植物医生的“科技研发创新链”形成了一个中心和四个基地的完整架构,数据显示,植物医生近年来研发投入占比一度突破10个点。
植物医生日本东京汉方护肤科学研究所
打造研发中心的同时,植物医生并未将产品生产继续依靠代工方式实现,而是同步打造自有工厂,实现研产销一手抓。据了解,植物医生3.8万平方米的生态工厂位于广东顺德。而建独立生产基地的这一决定,对于植物医生而言,实际是要打造出包含中间环节的制造与技术和营销两端相通的整条化妆品产业链闭环,当前,这样自建生产工厂的化妆品品牌并不多见,此举可见植物医生打造品牌的决心。
不同于科研上的重投入,在营销和推广上,植物医生并不偏执于流量转换,而更多通过线下开店等方式扩张品牌影响力,“这种营销上的克制,是我们这么多年走过许多坑后总结出来的。”在解勇看来,化妆品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个传统的行业不会因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发生本质性变化,“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无非两个,一个是购买方式的变化,一个是传播方式上的变化,而化妆品的本质没有变,比如产品给顾客带来的体验,我们要抓住本质。”
植物医生石斛兰眼霜荣获日本cosme网站好评第一
“我的企业创立至今,已有28个年头。1994年创立企业时,只能说是进入了化妆品这个领域,等到了十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才形成了如今的商业模式。又过了十年,到了2014年,才找到了品牌的方向和定位。”在解勇看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植物医生的发展并非飞速,多年来他也常常走错路、走弯路,但从未想过走捷径、钻空子,毕竟零售是长周期商业,本质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商品、做效率,而这个始终坚持以“笨”致胜的中国企业家,正用他信仰的方式让世界爱上中国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