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魅妆:社区店要向“美妆便利店”迈进 | 行在华北⑲

吴若瑜|记者|2022-02-16 09:51:26
转载
魅妆推出的美妆便利店模式,或将成为社区化妆品店营运的新思路。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吴若瑜

从电商最繁盛的2008年开设第一家淘宝店,到2013年转向化妆品实体店,凭借着线上运营和社区便利店的新思路,石家庄魅妆商贸有限公司(下称“魅妆”)迅速成长,成为了石家庄地区化妆品专营店年销千万的黑马。步步发展,现如今魅妆拥有了10家直营店以及一家10万+会员数的线上微商城。对于魅妆的掌舵人文中伟来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化妆品店不只要学会发挥优势,更要学会借力,实现破圈冲锋。

“美妆便利店”

2020年爆发的疫情给全球蒙上了一层阴影,2021年疫情阶段性的“余震”让一些地区的生意“难上一层楼”,魅妆门店所处的石家庄市更是在去年连遭两次疫情突袭,商圈、步行街客流下滑严重,不少门店出现业绩下滑或关店的迹象。

不过,地处疫情“重灾区”的魅妆,却未有业绩大幅下滑的现象,并且近两年门店的年销同比变化基本持平。据了解,魅妆的业绩稳定和门店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自2018年,魅妆就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关停了部分商圈店,重新选址在社区周边,并设置80-100平米的标准化门店,充分利用社区店的便利性,服务周边的客户群体。目前,魅妆的门店基本都为社区店,总数达10家。

同时,结合社区和消费人群的特点,石家庄魅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中伟重新定位社区店性质,开发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将其称为“美妆便利店”。

微信图片_20220216094258.jpg

在品类构建上,魅妆要突出“便利店”的特性,店内产品主要以日用品为主,满足消费者日用选购的需要,再覆盖小众护肤进口品牌,两者各占门店销售的20%。同时,文中伟还对其店内的品牌做了优化和精简,减少护肤和彩妆的比例,让SKU数保持在400-500的区间。对于进口品、低端品、长尾商品,文中伟将其转向线上运营,在保证消费者对名品的需求外,降本增效,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文中伟指出:“这样有部分产品就不需要通过门店出货,节省下的成本,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产品价格,以获得更多的优势。并且魅妆的线上店拥有实体背书,在售后方面能提供较好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提升顾客信任度。”

此外,基于客流下滑的大环境,体验式服务已经成为不少社区店增强顾客黏性的举措。不同于“前店后院”模式的门店,魅妆的体验区只做面部护理,不做深度体验和身体护理,一般护理时间在30分钟以内。且门店采用一体化团队,体验服务定价亲民,有助于拉近与周边社区居民的距离感。文中伟称这种模式为“快餐式美容”,他指出:“门店这样设置不仅不影响员工接待顾客选购,更为顾客节省了大量时间,方便顾客随时到店体验。而顾客翻牌率高、服务性价比高,也更加符合社区美妆便利店的调性。”

微信图片_20220216094303.jpg

在文中伟看来,选择面护的理由有两条。对标美容院,因为面护类成本高收益小,所以大多数美容院逐步转向医美和深度护理,面护类服务呈现空白市场;对标线上,像传统的彩妆服务,线上视频教学很多,反倒是面护类,能够一对一服务客户,通过服务增进与顾客的感情,从而提高顾客对门店的信任度。

线上线下一体化

微商城并不是新鲜玩意,基本上各个实体店都曾做过,但像魅妆能够积累10万+会员数量,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有机互补的门店却很少。

魅妆线上营运基因是2008年建立的。在电商最繁荣的2008年,文中伟开出了第一家淘宝店,选择了线上最“火爆”的品类和品牌,经营进口美妆。据悉,当时淘宝生意红火的时候,魅妆每月基本能有40万左右的营业额。随着渠道完善,文中伟渐渐发现,淘宝店受地域限制,难以培养稳定的顾客群,加之分析发现网店客群主要为石家庄当地居民,综合考虑后,他决定将精力转向线下实体店。

不过,文中伟并没有完全放弃线上的销售渠道,反而将天然具备低成本客流的社区店同线上销售场景相结合,建立魅妆在化妆品零售业的差异化优势。

微信图片_20220216094307.jpg

左一石家庄魅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中伟

针对微商城的营运,文中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要区别线上线下的商品结构,不能出现品类的重复雷同,否则就失去了线上商城的意义;第二要看准线上渠道的优势,线上信息快、更新频率高、成本低,可承载的商品种类较多,适合铺设SKU数较多的彩妆类、名品潮品,以缓和线下门店的经营压力;第三要把握好私域流量,形成线上对线下的有机补充,利用拼团、抢购和小程序为线下门店引流。

而团队建设层面,魅妆的微商城团队是在过去淘宝客服部的基础上逐步扩充而来的。文中伟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拥有专业的美工人员、客服部门,以及维护后台的程序人员。未来还会进一步吸收后台人才。

除此之外,采访中还谈到社区团购抢占社区店客户的现实问题,文中伟表示这并不会成为魅妆未来的难点,相反美团、饿了么和拼多多开设美妆日用业务,以代购的形式销售是在为社区店培养消费习惯。因此,社区化妆品店应当积极借助大企业的营销资源,扩大私域流量以实现共惠,而非一味排斥新业态的出现。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