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化妆品产品创意已死?丨每周一话

李硕|首席记者|2022-06-20 10:18:53
转载
化妆品产品开发中,护城河比金点子更珍贵。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硕

近两年,各大行业会议对于产品创意的谈论肉眼可见地变少了,比起创意灵感,品牌负责人们更愿实用主义地谈论产品功效和原料独占性。

上周,一位化妆品创业者发文称,已注销了自己产品创意公司,并写到:“功效时代最需要的不是产品创意,而是产品壁垒。”

这位创业者如此归纳公司失败原因:“随着功效时代到来,概念性添加被打压,有效添加和功效检测让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化妆品公司)无法做到快速迭代,而要求产品生命周期尽力延长,所以就要求打造难以抄袭的产品壁垒,而不是轻易被抄袭的产品创意。”

在化妆品公司内部,一个新品的诞生需要经过包括产品创意、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可行性分析、产品提案、原料选择、配方开发、消费者检验、试生产等诸多环节。作为新品的起点,从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个产品创意甚至能够决定国内消费品公司的成败。

微信截图_20220620092746.png

图来自微信公众号“美丽研制”

例如,《激荡三十年》书中就这样写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产品积压和缺乏创意是所有大小公司共同的困扰,当时有一名叫何阳的年轻人光靠给企业出谋划策,赚40万元。比如,当时浙江的金华火腿已有八百年历史,但在销路不畅,何阳出点子说,为何不把火腿开发成罐头食品呢?就这一句话,何阳收到10万元的点子费。”

化妆品领域同样不乏此类案例,2007年,营销策划人叶茂中建议珀莱雅做“活水概念”的第一个布道者,并将产品定位为“深层补水专家”。这次合作,直接为珀莱雅此后十年的狂飙猛进奠定了基础。2014年,滋源率凭借“无硅油”的差异化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洗护市场中快速崛起。品牌先后拿下湖南卫视日化标王、与策划大师叶茂中合作拍摄创意广告大片、签约韩国巨星宋慧乔为代言人、电视广告时尚杂志网络媒体等全面推广……由此,“滋源就是无硅油,无硅油就是滋源”的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该细分品类的引领品牌。

然而,时过境迁,类似珀莱雅和滋源的成功案例愈发难以复制,仅凭一个产品概念、一句广告语就能帮品牌实现飞跃式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化妆品的产品创意依然具有价值,但重要程度正在降低,这背后有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中心化的传播环境不再。

对化妆品而言,产品创意往往表现为简单的定性功能描述,需要传播和市场教育予以落地。在媒介中心化时代,品牌商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找到优质产品创意后,通过对以电视为核心的中心化媒体投放,让品牌或产品创意“先入为主”地广泛占领消费者心智,构建起认知壁垒。

但如今,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网中,消费者所处的媒介环境千人千面,一个品牌或产品的认知壁垒建立前,其产品创意或许已经被模仿者所取代。

其次,试错成本大幅提高。

创意的原则有两个,第一要有足够快的速度,第二要足够的犀利。例如,一位科技圈人士曾表示,“如果各种创意能够相对容易地推向市场,你很快就能知道其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然后进行更正,用少量资金在某个产品上去冒险,如果不行就退出,这样做要容易得多。”

然而,在化妆品领域,快速推新的环境已不复存在。去年实施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于规定时间内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并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

这意味着,新品问世时间延长了,成本也更高了。化妆品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量开品,做不到不断用新品去刺激消费群体,产品创意的试错成本也因此大幅增加。

第三,概念性添加已难以为继。

在《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落地前,概念性添加是化妆品行业的公开秘密。在产品开发中,概念原料的添加目的是为了利于后期产品的市场宣称,既不构成功效,也不构成肤感,只需保证在配方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即可。

但如今,标签管理办法规定的实施,意味着化妆品概念性添加在细致的监管条文下已无处遁形,留给产品创意部门讲故事的空间愈发狭窄。

最后,化妆品消费趋于理性。

除法规外,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网络信息平权,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加之KOL的带动,市场上涌现了众多成分党、配方党,他们愈发看重化妆品的真实功效,并倒逼化妆品公司建立建立难以被竞争对手轻易复制的壁垒。例如,如今许多化妆品公司正谋求与原料商进行合作,做定制原料开发和独家供应,通过独家专属核心成分,进而建立核心壁垒。

一直以来,化妆品都是一个倚重营销的行业,但如今,整个行业正站在转折点上:当一切都快的时代走向终结,化妆品公司必须学会慢下来,经历“去经验”的过程,以工匠精神自我要求,以产品力立身,数十年如一日地磨炼好供应链,做好基础研究和底层创新,用创新和专利营造难以被复制的壁垒。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