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硕
9月8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敷尔佳),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核,创业板上市在即,预计融资18.96亿元。
根据招股书(上会稿),2018年-2021年,敷尔佳营收分别为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元和1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64.07%,四年合计净利润超23亿元,营收主要源于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销售。
不过,相对于营收和利润,敷尔佳的对研发费用的“坦诚”更为外界关注。
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敷尔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39万元、147.97万元、524.29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04%、0.09%及0.32%。作为对比,2021年同期,贝泰妮的研发费率是2.81%、创尔生物为9.25%、华熙生物是5.75%、珀莱雅是1.65%。
截至 2021 年底,敷尔佳441名员工中研发人员仅 6 名,在此之前是2名。截至今年6月底,敷尔佳主要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扩充至10 人,但其中包括两名高管、1名生产部人员、1名质量部人员,属于研发部人员6名。
对于较低的研发费用率,敷尔佳在招股书给出的说明是:“公司研发活动多为非特殊化妆品研发、已有产品升级及性能检测等日常研发活动,研发支出较小;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活动涉及原料的研发/提取、工艺开发及临床研究类研发项目等,研发费用较高。”
同时,敷尔佳方面也透露,随着公司的Ⅲ类医疗器械在研项目的推进以及募投项目的投入,预计公司研发费用将有所增长。
回顾敷尔佳的成长历程,在品牌初创期,药厂背书、市场对械字号产品的偏好,为敷尔佳闯入护肤市场了赋予了巨大助推力。
不过,随着功能性护肤品赛道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器械监管趋严,未来,无论是出于持续创新的目的,抑或市场形象维护的目的,对敷尔佳而言,补强研发的任务都是迫切的。毕竟,回归理性的消费者终将意识到:有制药厂背书和化妆品研发能力强弱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