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硕
今年,花西子、PMPM、珀莱雅、水羊、环亚等品牌和公司相继筑巢引凤,官宣首席科学家。
新上任首席科学家的阵容豪华,有李慧良、李金华这样拥有超30年化妆品研发经验的业界权威,也有魏晓岚、潘志等出身国际化妆品巨头的研发带头人。
在首席科学家上任官宣文中,每家公司呈现的期待各异:有出于补充国际视野的考量,有完善基础研究的谋划,也有为品牌添一份科研背书的实事求是。
化妆品研发体系搭建需要钱、决心和时间。尽管靠一己之力很难扭转固有局面,但从化妆品公司对高端研发人才的求贤若渴中不难发现:化妆品行业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化妆品公司的竞争也正转入“技术比拼”的关键时刻。
化妆品公司对研发的“空前的重视”在近期财报中亦有直观表现。
今年前三季度,贝泰妮研发费用1.26亿元,增长高达84%,绝对值增加了超5700万元;珀莱雅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2%,绝对值增加了绝对值增加近4300万元;华熙生物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了,绝对值增加了8500万元。
综合看来,各大化妆品公司今年大幅提高研发经费的默契行为,有三个现实背景。
一是流量红利见顶,研发红利显现。市场转入存量竞争,一味营销投放已无法换来持续增长,化妆品公司转向修炼内功,控制营销费用,增加研发经费,以求实现长效增长。
二是功效时代,品牌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功效化妆品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规避“堆成分、卷浓度”低纬竞争的最佳路径就是让独家原料、自主成分成为品牌核心资产,这些均需要化妆品公司通过加码研发获取。例如,上海家化对青蒿提取物的研究和应用、薇诺娜对青刺果的研究和应用等。
三是专家型消费者对化妆品公司内部运作方式认知愈发深刻。部分消费者甚至会通过分析一家公司研发费用占比做出购买决策。不久前,就曾有化妆品公司因低于行业标准的研发费率陷入舆论争议。
事实上,化妆品行业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改变带来的,行业对科研之于化妆品企业发展意义的讨论也早已有之。2012年,化妆品报年会曾以“科学技术与化妆品”为主题,掀起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第一次对科技与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大思考、大讨论。
会上,时任化妆品报社长、总编辑杜宏俊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斩获了一些成功。但是,家底薄,文化不高,技不如人,发展时间短,欠积累,这些先天性的营养不足,依旧在制约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而未来十年,除了创新商业模式和优化管理之外,科学技术创新必将成为驱动中国民族化妆品品牌群体崛起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化妆品报在提出“科学技术与化妆品”主题十周年之际,决定在今年举行首届“中国化妆品科技创新高峰论坛”,特别邀请化妆品行业的权威专家学者、首席科学家、研发工程师,解读化妆品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探讨机会与挑战,以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科技创新生生不息、滚滚向前。
12月2日,“中国化妆品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将在武汉客厅举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