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莎莎国际半年营收14亿元,闭店41间

范欢|记者|2022-11-18 20:27:27
转载
受疫情影响,莎莎国际中国内地市场线上线下渠道均双位数下滑。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范欢

11月17日,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莎莎国际”)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今年3-9月,莎莎国际的营业额为15.5亿港元(约合14.1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2.93%。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82亿港元,显著收窄至1.33亿港元(约合1.21亿元)。

1 (19).png

内地市场同店销售下跌16.8%,关闭35间门店

莎莎国际的业务范围主要涉及港澳特区、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及线上业务市场,其中港澳特区占总营业额的63.5%、马来西亚占9.5%、中国内地占7.7%及线上业务占19.3%。

2 (7).png

从各市场来看,香港和澳门特区的零售及批发营业额下降9.3%至9.85亿港元(约合8.96亿元 )。截至2022年9月30日,莎莎国际零售店铺总数由234间减少为193间。其中,在中国港澳的零售店铺总数净减少5间至80间。

虽然“大本营”香港门店有所减少,莎莎国际在香港市场的零售额仍录得8%的增长,同店销售则较去年同期增长19.8%,这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的更新,以及有效的主题推广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访港旅客尤其是中国内地的旅客数仍然处于低水平。在香港特区市场,来自中国内地旅客的销售额只占2.8%。

3 (7).png

中国内地门店因为疫情表现受挫,销售额下跌13.1%至1.19亿港元(约合1.08亿元 ),而同店销售则下跌16.8%。尽管莎莎国际于期内关闭亏损的店铺,以及致力于降低营运成本,中国内地业务仍很大程度受疫情拖累,亏损按年扩大5.1%至4360万港元(约合3967万元)。截至9月30日,中国内地的零售店铺总数净减少35间至42间。

各地区中,报告期内表现相对良好的是马来西亚,市场营业额为1.47亿港元(约合1.34亿元),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大增159.1%,而同店销售亦上升57.2%。截至2022年9月30日,马来西亚的零售店铺总数净减少1间至71间。

线上渠道备受挑战,内地线上业务下跌28.3%

面对消费新常态的局面,莎莎国际调整了产品及服务,并投资基础设施,加码线上零售。2021年起,莎莎把重心放在发展线上渠道上,先后发展了自营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和抖音平台。

不过受疫情影响,线上业务也备受挑战。期内,集团线上业务的营业额为2.99亿港元(约合2.72亿元 ),按年下跌2.6%,但对集团总营业额占比稳定增至19.3%。

期内,线上业务录得1960万港元(约合1783万元)的亏损,去年同期则录得120万港元的盈利,这主要是疫情对中国内地市场造成影响所致。

由于内地疫情,中国内地的线上业务(包括跨境)下跌28.3%至1.52亿港元(约合1.38亿元),于集团线上总销售额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9.1%下降至50.9%。

期内,莎莎国际在香港特区的线上业务则于期内录得高双位数增长,按年显著增长88.9%至1.10亿港元(约合1亿元 )。这有赖于集团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香港特区的线上销售除了自行管理的销售渠道外,莎莎国际也在提升其在“邻住买”等第三方平台的影响力。线上销售组合占香港和澳门特区总销售额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1%提升至10.1%。

撇除港澳特区及中国内地市场,莎莎国际在其他市场的线上销售额则按年增长0.7%,对线上业务总销售额的占比提升至12.3%,主要由以东南亚顾客为目标客群的第三方平台Shopee和Lazada所带动。

莎莎国际表示,将持续增强产品组合,引入更多创新产品,加强对整体产品类别和存货的管理,以保持可观的毛利率。期内,港澳特区的毛利率上升至39.3%,较去年同期改善0.5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9月30日,莎莎国际库存为6.65亿港元(约合6.05亿元 ),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8330万港元(约合7579万元),库存天数则减少13天,至114天。

4 (3).png

此外,莎莎国际还公布了2022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的最新营运情况。由2022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的第三季,莎莎国际的零售和批发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跌1.5%。除中国内地外,其他地区零售销售额和同店销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香港、澳门零售额增加5.6%,马来西亚零售额增加30.6%,中国内地零售额则减少26.9%。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