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肖红
近年来,“Clean Beauty”纯净美妆已成为全球化妆品市场一大趋势,美妆公司纷纷加速布局该赛道。然而,由于市场对“Clean”概念尚无清晰定义,消费者与品牌方对“Clean”的理解偏差时常导致矛盾发生。近日,美国丝芙兰就因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clean at Sephora”标签,但实际的产品成分不符合消费者对“Clean”的理解,被集体诉讼。
《化妆品报》梳理发现,事件起因于,以Lindsey Finster为代表的原告购买了丝芙兰美国公司根据其“丝芙兰清洁计划”生产、认证、销售的带有“clean at Sephora”标签的化妆品后,认为“相当大比例”带有“丝芙兰清洁”标签的产品含有的成分与其宣称的“确保该产品配方不含已知或怀疑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可能有害的特定成分,不含对苯基甲酸盐、硫酸盐、邻苯二甲酸盐、矿物油、甲醛等”不符。
根据法庭文件,原告称消费者所理解的“Clean”与字典的定义一致,即“没有杂质、不必要和有害成分、纯净的东西,在化妆品方面,则意味着没有合成化学物质和可能损害身体、皮肤或环境等成分的产品。”
“但以丝芙兰售卖的 Saie睫毛膏为例,其中含有可能会造成危害的合成成分。”原告认为,该产品主要成分聚甘油-6二硬脂酸酯属于甘油和硬脂酸的化合物,产品还包括十六烷醇、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苯甲酸钠等合成成分和包括苯乙醇、山梨酸钾在内的防腐剂和芳香成分。“甘油酯是通过酯化等化学反应制造的,不是一种‘清洁的’的化妆品成分。”原告表示,“苯乙醇也从未被评估为安全性成分,基于动物研究的报告显示,低剂量苯乙醇会刺激皮肤,而中等剂量会对大脑、神经和生殖系统产生有害影响。”
基于此,原告控诉丝芙兰美国公司赋予此类产品绿色勾号和叶子符号的“丝芙兰清洁”印章,并在丝芙兰商店和网上商城进行推广时“对该产品作出虚假和具有误导性的陈述”,导致该产品产生不少于26.00美元(约185.74元)/0.31盎司(10克)的销售溢价。
在原告看来,尽管人们越来越了解成分可能造成的危害,但监管机构列出的禁用成分有限,而在这种监管真空中,丝芙兰美国公司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和条款,旨在告知消费者其产品的属性。“作为化妆品销售中的领先品牌之一,丝芙兰有义务披露和提供真实的描述和营销,而不是歪曲和省略产品的属性和质量,承诺其产品成分不是合成的,也不造成身体伤害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