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重锤医美乱象,央视315曝光“打脸”的美容针

范欢|记者|2023-03-17 10:50:32
转载
医美行业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美的强烈需求,在推进医疗美容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乱象。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不可注射的美容针,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

1.png

包括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被点名。

01

乱象丛生,妆字号产品直接“打脸”

根据央视网的调查视频,在2022年7月武汉举办的展会上,多家生产美容医疗器械的厂家和化妆品公司展出用于注射的妆字号产品。

2.png

其中,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名叫葡聚多肽的产品,备案信息为化妆品。但该公司工作人员称,这款葡聚多肽是用于面部注射的,主要作用是抚平皱纹,让面部显得更加饱满、年轻。

展商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表示,“各类“打脸”美容针剂,很多都是他们这样的工厂生产的化妆品。”该工作人员坦承,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件。

甚至在展会现场,不少展商直接为顾客进行面部注射,却无执业医师资格。在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工作人员为顾客的太阳穴、额头、脸颊等部位进行注射半个小时后,顾客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鼓包。

当记者问及“你是医生吗?”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却表示,我不是医生,但是我们对我们产品的打法,比医生更专业。

3.png

经央视网调查,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可以高达10倍,从业者趋之若鹜。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基本上成本会在300多元,一次收费的话怎么都要在3000元以上。”

“价格起码乘以10,像成本价280元的,最低价是2000元一组到2800元不等。”另一参展商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但这些利润可以高达10倍的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有些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

02

蒙眼狂奔的医美,警报已经拉响

2022年国家药监局就曾发布公告,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其中,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显然不可以被用来注射。而针剂注射更是属于医疗行为,必须由执业医师在注册医疗机构进行操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

4.png

在乱象丛生之下,蒙眼狂奔的医美行业警报拉响,除了此次“3·15”晚会曝光等舆论监督外,这几年监管方也频频发文整顿医美行业,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直以来都有不良商家恶意混淆“妆字号”“械字号”产品的界限。众所周知,“妆字号”是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经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后获得的许可证标号,主要作用是清洁、保护、美化、修饰等。而“械字号”产品属于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属于不同种类的产品,其使用场景和使用目的截然不同。

5.jpg

在化妆品企业监管层面,《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两年以来,相关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等相继出台。这也意味着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将环环相扣,无论是生产方还是品牌方,凡是与化妆品生产质量相关的监管行为都将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在严监管措施下,“械字号”和“化妆品”必须在各自法律规则下走各自的合规经营之路,最终才能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