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全球美妆巨头CEO密集来访,中国市场成必选项丨每周一话

肖红|记者|2023-04-03 15:57:52
转载
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3月的上海是全球的总部。”这是近期在上海各大外企中流传的一句话,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越来越多跨国公司高管开始“重返中国”。

据《化妆品报》不完全统计,近几周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纷纷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和瑞士等地的企业高管。

具体到美妆行业,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雅诗兰黛等外企CEO纷纷来华考察并积极发声。高管来华的目的不一而足,有人实地考察当地业务,也有人出席在中国举办的各种大型会议。

如本周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宝洁公司在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据悉,在访问北京前,詹慕仁先在广东停留,与广东省官员讨论了加强合作等事宜,广东省官员还与安利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举行了类似会谈。

1.jpg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

就在本周,雅诗兰黛在上海举办雅诗兰黛集团中国首届创新日,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近5年来首次到访中国,并揭牌“全球前沿科技研究中心”“男士卓效护肤研究中心”两大科研中心。

巨头高管时隔三年集体访华背后,首先是展现了跨国公司对于日渐回暖的中国消费市场的高度重视和增长期待,凸显出从中国挖掘增长动能的积极意愿。

特别是中国市场在过去3年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零售环境等方面都在不断“进化”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掌门人需要实地了解中国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格局。同时,他们也迫切希望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直接交流,更好地了解当地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布局,从而为在中国进一步的投资做准备。

上周,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法国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叶鸿慕介绍了欧莱雅集团业务发展及投资计划,表示得益于上海良好营商环境,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叶鸿慕对中国发展、上海发展充满信心,表示欧莱雅将不断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在创新研发、绿色低碳、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对接、发挥更大作用。

2.jpg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法国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

2月,拜尔斯道夫集团中国企业事务总经理雷开霆透露,集团全球总裁将带领董事会成员来沪敲定更多投资事宜,“集团旗下品牌香缇卡管理总部近期准备落户上海,纯进口模式的品牌优色林也在考虑本地化生产,这些投资项目都需要全球高管到上海敲定最终计划。”

全球美妆巨头掌门人集中来华还是一种表态,证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根据多家国际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其中欧美经济增速恐怕更加低迷,投资者需要在全球寻找好的投资机会。

目前,中国正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2023年将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并提出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上海、广东等多地相关部门也纷纷表示,欢迎外企把握中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并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推出更多创新举措。这些无疑给全球市场注入了信心,也给在华经营的外企提供了业务增长动力。

此外,对于几乎所有的跨国美妆集团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一直是全球美妆巨头的主要收入来源。资生堂财报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市场帮助资生堂录得收入132亿元,是其全球最大市场。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公布的2022年度财报信息显示,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收入占比30%,是LVMH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LVMH首席财务官Jean Jacques Guiony更是将集团第四季度营收下跌8%归因于中国市场的“消费疲软”。此外,雅诗兰黛、宝洁、Natura&Co、科蒂、强生等全球十大化妆品公司均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3.png

△截自资生堂财报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三年中,如果说全球美妆巨头对“将更多的鸡蛋放进中国这个篮子里”有所顾虑,那么在疫情已经消散的2023年,美妆巨头的全球CEO纷纷选择花长达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补偿性”访华,足以证明其对中国市场重视和期待。

这意味着,如何做好中国市场,是巨头考卷中的必答题。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