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中国化妆品离“10亿美元”超级品牌近了丨每周一话

杨敬玲|记者|2023-04-25 11:12:28
转载
破50亿元后,超级美妆品牌“10亿美元”的金标准,将成为国货美妆品牌的下一个目标。

本周,中国化妆品品牌珀莱雅营收突破50亿元规模的新闻,引发行业极大关注。

根据财报, 2022年,珀莱雅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63.85亿元,同比增长37.82%。其主力品牌珀莱雅的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单品牌营收达到52.64亿元,同比增长37.46%,与2017年刚上市的15.8亿元相比增长了233%。

以营收计,珀莱雅品牌是目前A股及港股上市企业中营收第一的国货品牌,也是本土化妆品品牌中首个营收破50亿元的品牌。这是珀莱雅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化妆品品牌的一大步。

本土品牌中,另一个有望很快突破50亿元的品牌则是薇诺娜。该品牌2022年营收达48.88亿元,已逼近50亿元大关。

国际上通常以“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9亿元)这一标准来衡量超级美妆品牌的市场规模及品牌价值。目前全球美妆行业“10亿美元”俱乐部中的成员,大多为雅诗兰黛、兰蔻、海蓝之谜、YSL、资生堂等高端线品牌和巴黎欧莱雅、OLAY、美宝莲等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的大众国际品牌。从绝对值上看,虽然50亿元与10亿美元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但50亿元人民币也是本土品牌成长与跨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如今,我们看到,以珀莱雅、薇诺娜为代表的国货头部品牌,离“10亿美元”这道门槛已经很近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在市场经济中萌芽,从草莽时期一路艰难成长,一步步走来殊为不易。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国货化妆品初步完成了国外品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站上与国际品牌比肩竞技的大舞台。

2011年,《化妆品报》曾经推出“金砖品牌”专题报道,把自然堂、丸美、珀莱雅、卡姿兰、佰草集列为“金砖品牌”,以此肯定这五个本土品牌的发展规模和看好其未来发展潜力。2012年,我们推出“四小龙”专题,对当时市场规模和体量暂时不及“金砖品牌”,但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中的品牌进行了盘点分析,包括美即、美肤宝、欧诗漫、丹姿和相宜本草。在这两个专题之后,行业G8 品牌阵营的概念开始被广泛提及。

经过五年的发展,到2017年,本土化妆品品牌中体量达到10亿+的品牌数量由5个增加到近20个。《化妆品报》于2017年初推出了“美妆G20”专题,剖析这五年中中国化妆品市场发生的巨变,包括电商渠道的崛起,品牌的全渠道趋势,本土品牌的大手笔广告投放等种种现象。我们通过对以百雀羚、自然堂、珀莱雅为代表的“美妆G20”这一品牌矩阵的报道,还原了这五年中本土品牌所经历的变化和挑战,并展现了本土美妆品牌绝对中坚力量的爆发力和品牌生命力。

从最初的金砖品牌、G8品牌、美妆G20品牌中一路披荆斩棘,蜕变成长而来的珀莱雅,于2017年11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也是在这一年,珀莱雅迎来了品牌的重大转折点,开始聚焦于“大单品策略”,并顺应电商和直播带货的风口,成为了第一个进驻抖音电商的头部美妆企业。从2019年推出的泡泡面膜,到2020年推出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源力修护精华等明星单品,珀莱雅借势大单品成功打开了品牌新增量。在行业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近三年,珀莱雅线上渠道增长强劲,依然保持势如破竹般的势头和韧性。

根据东方证券、财通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的预测(取平均值),珀莱雅股份2023年的营收将达到80亿元左右。如果这一预测实现,珀莱雅品牌有望今年就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行列。

这无疑是让中国化妆品产业振奋和期待的一件大事。以珀莱雅、薇诺娜等为代表的国货美妆品牌,正在以顽强的生命力,迎来跻身“超级美妆品牌”的破冰之旅。未来,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在市场磨练中不断茁壮成长,迈向更高的台阶。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