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范欢
日前,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莎国际”)公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六个月的2019财年中期业绩以及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8日的营收情况。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的上半财年,莎莎国际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额为34.9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41亿元),较去年同期营业额下跌15.7%,期内亏损365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280万元),去年同期的溢利为2.0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2亿元)。
由此,莎莎国际净利润由盈转亏,这也是它自从200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分市场看,期内香港及澳门主要市场的零售销售额按年下跌19.4%至28.14亿元,其中香港市场的销售额下跌24.8%,澳门市场上升3.6%,上半年同店销售下跌22%。
长期以来,莎莎在中国香港市场的表现与内地访港游客人次呈正相关,莎莎在财报中提到,由于内地访港游客数量锐减,中国香港的市况自7月起进一步转差。
中国香港旅遊发展局数据显示,內地访港旅客人次自过去连续17个月的增长后,于2019 年 7 月开始逆转,按年下跌 5.5%,跌势于 8 月及 9 月分別扩大至 42.3%及 35.0%。由于访港旅客数量下跌,集团港澳市场第二季的零售及批发销售亦进一步恶化,下跌24.2%。其中,中国香港市场第二季的零售销售额減少 35.4%,中国澳门则录得 11.3%增长。
在此情形下,莎莎也试图通过一些举措,扭转业绩亏损现状:
第一,发展产品策略,集团表示将积极引入更多高端产品,满足高端产品顾客的需求,同时开设多个自有品牌配合高端产品销售;
第二,减少库存,集团表示,为应对目前的销售下跌情况,同时提高产品组合对顾客的吸引力,集团将通过各种方式将库存保持在健康水平;
第三,理顺店铺网络,据悉,截至2019年9月30日,莎莎于港澳市场的店铺数为118家,除员工成本外,店铺租金仍是集团运营的最大开支,占上半年销售额的14.6%,为争取生存空间,集团积极减低租金支出;
第四,严格控制成本,除争取减少房租之外,集团还推出各项措施控制整体成本;
第五,发展新零售业务,集团日益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整合线上以及线下(O2O)业务的步伐,加强竞争力。据悉,莎莎国际已于2019年9月推出全新电商引擎,其提供的数据将助莎莎探索更人性化的宣传及服务方式。
此外,莎莎在财报中特别指出中国内地市场为集团带来的销售贡献。报告期内,中国内地业务营业额按当地货币计算微增0.2%至1.3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9亿),而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算则增长9.4%。截至2019年9月30日,莎莎在中国内地店铺数为46家,店铺数按年减少8家,因此报告期内中国内地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跟去年同期持平。然而,同店销售增长得到改善,带动店铺盈利贡献按年增长39.8%,亏损因而收窄18.8%至129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159万元)。
据悉,此前莎莎在中国内地引进潮流产品,有效的产品组合以及试行微信小程序等一系列举措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莎莎表示,集团深知内地市场的重要性,将加快开拓内地店铺,尤其是华南地区市场。
莎莎表示,鉴于游客减少对旅游与商业活动的严重影响,预计在短期内的零售业务仍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