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5月10日报道,化妆品领域的打假人士阳先生向媒体平台反映,2023年1月,他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万象城百盛兰蔻专柜(以下简称:“兰蔻万象城百盛专柜”)发现,该专柜部分试用装样品存在过期、员工私自灌装的现象。
阳先生在向该专柜反映后,专柜负责人韦先生表示, “(是瓶身)标签过期但里面的卸妆乳没过期”。随后,阳先生致电广西壮族自治区12345反映前述问题。
据报道,涉事产品为试用装,并不用作产品销售,而是在会员服务中的面部SPA环节为顾客使用。据阳先生向媒体提供的与韦先生的聊天截图,韦先生解释称,自2022年3月16日起,兰蔻广西区域经理黄先生在兰蔻内部员工群中发布指令,要求全广西所有柜台将50ml的卸妆乳倒入200ml的瓶子中供顾客使用。
同时,韦先生还称,在“小瓶灌大瓶”的过程中,有将使用过的200ml的大瓶清洗的前置环节,因此,200ml卸妆乳瓶身的标签过期,但里面的卸妆乳是没过期的,并且柜台已长时间如此操作。
经调查,2024年4月8日,青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当事人表示,兰蔻万象城百盛专柜柜台专员曾两次出现上述违规行为。并且,200ml“兰蔻全新清滢嫩肤水”瓶身显示限期使用日期为2023-10-1,已经超出使用期限。
同时,青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决定对兰蔻万象城百盛专柜立案调查。
“(这种私自灌装的行为)必须严禁,”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对化妆品报说,“所有分装行为必须在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规定的车间内来完成,并且该行为存在微生物超标风险。”
《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强调,配制、填充、灌装化妆品内容物,应当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标注标签的生产工序,应当在完成最后一道接触化妆品内容物生产工序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内完成。
在政策对私人分装化妆品监管、打击愈严的当下,该专柜出现私自灌装,“小瓶灌大瓶”的行为,不仅仅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还对消费者造成了潜在风险。同时,尽管该行为不涉及销售环节,但会员服务作为线下专柜维系客群稳定,提高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方式,也需更加审慎对待,进一步完善各个环节的规范度。而这也为品牌敲响了警钟,对于线下专柜服务人员的行为需加强监管,避免产生负面舆情。
发稿前,化妆品报曾致电兰蔻万象城百盛专柜,但电话未被接通。该购物中心前台人员回复媒体称,“目前已经有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专柜和商场会积极配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