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半年涌入30万款新品,中国美妆市场淘汰赛加速丨年中卷⑤

李硕|作者|2024-09-04 11:32:03
转载
更多的新品,更少的市场机会。

文丨李硕

化妆品市场零售端寒气逼人,但上游新品开发依旧火热。

根据恩特科技提供给化妆品报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普通/特殊化妆品备案/注册量共计301000件,较2023年同期增长17%。

化妆品备案_01.jpg

分类别看,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量超28.9万件,同比增长15%;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7100余件,88%的增幅标志着海外品牌暂度新规磨合期。同期,国产特殊化妆品注册量超4200件,同比增长59%;进口特殊化妆品注册量超480件,同比增长21%。

各分类别新品全面增长的背后,是更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01

超八成头部生产企业新品开发加速

三、四月为爆发期

时间维度上,4月为普通化妆品备案爆发期,达82844件;3月是特殊化妆品注册爆发期,达1180件。

化妆品备案_02.jpg

上半年,国产普通化妆品共计4343家生产企业,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负责新备案普通化妆品数量最多的生产企业为兴富生物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共2967件,同比增长413%。

TOP10生产企业中,仅佛山梦飞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品数量下滑,同比减少58%。

地域维度上,64%的生产企业集中于广东省,84%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于广东,浙江、上海、苏州、山东居前五。

化妆品备案_03.jpg

上半年,进口普通化妆品生产企业TOP10分别为LG生活健康、DIOR香水、薇特洛、法国娇兰、香奈儿香水、艾斯特、科丝美诗、C.EE.B.希思黎、韩国科玛、欧莱雅。其中,大部分生产企业新品数量达成增长,仅LG生活健康和科丝美诗数量下调。

化妆品备案_04.jpg

此外,进口普通化妆品新品中,25%来自韩国企业(1808件)、21%来自法国(1546件),10%来自日本(726件),TOP3产地新品数量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

02

LVMH、科蒂进口新品翻倍增长

雅诗兰黛下调

上半年,进口普通化妆品境内责任人超820个,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61%,TOP10境内责任人新品总量较2023年增长72%。

其中,路威酩轩香水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科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等7家境内责任人的增幅超过100%。未翻倍增长的企业中,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进口普通化妆品新品数量由由去年同期的227个增长至309个。

化妆品备案_05.jpg

同期,两家头部境内责任人新品数量下调。LG生活健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进口普通化妆品新品数量由去年同期的310个减少至218个;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由198个降低至175个。

地域维度上,上半年共计7100余件进口普通化妆品中,57%备案于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山东进入前五。成分维度上,进口与国产产品使用频次最高的前十位原料近似,主要为构成产品的基础功能的溶剂、防腐剂和保湿成分,相较而言,进口产品香精类原料使用频次更高。

03

更多的新品

更少的市场机会

2024上半年,国内化妆品零售总额仅同比增长1.0%,并在最近的两个月连续同比下降14.6%、6.1%。

近期相继出炉的半年财报中,多数美妆公司在中国市场不同程度上遭遇了营收降速、利润减少等问题。

一个残酷的场景很可能在今年出现:市场涌现了更多新品,但市场上的机会却更少了,众多产品夭折、淘汰在所避免,能生存下去的产品需要足够能打。

具体而言,国际美妆公司近期上市新品的开发逻辑多基于创新场景或理念,并叠加了长期的研发资源。

例如,安热沙新品夜修瓶跳出了传统防晒理念,提出“日防夜修”思路;雅诗兰黛发布的“大棕罐”封愈膜霜提出了“封愈式”抗老理念;OLAY的抗老新品黑管精华则宣称首创“酸·A·肽”复配。

相对而言,本土美妆公司的新品开发重点多落在核心成分或独家技术上。例如,润百颜布局胶原蛋白抗老领域,推出新品“元气弹”次抛;薇诺娜第二代特护霜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将青刺果油成分升级为青刺果多糖成分;敷尔佳依托超分子技术上市了葡萄籽溯颜弹嫩乳液面膜等新品。

当前,尽管美妆市场上品牌间的科学传播竞赛如火如荼,但并非所有新品的诞生都出于研发升级的考量,而是想唤起用户的新鲜感,给消费者一个消费的理由,这与“在消费低迷期增加营销成本”的思路大致相仿。

美妆公司“快速上新”策略能否见效尚不明朗。毕竟,历史上穿越周期的经典美妆产品,要么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要么在某个细分品类建立持久优势。只有拥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力,才能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的双重考验。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