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荷崎
2024年,不论是消费者对化妆品功效要求的日益提高,还是行业内长期存在的供给端竞争愈发激烈,都让化妆品原料研发成为品牌竞争的一块重要拼图。自2021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实施以来,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纷纷入局,化妆品原料正在加速成长。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原料备案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已有90项新原料完成备案,显著高于2021年(6项)、2022年(42项)和2023年(69项)的备案数量。
同时,2024年11月1日,新规实施以来的第一款美白类化妆品新原料异丁酰胺基噻唑基间苯二酚注册成功,以“国妆原注字20240001”的注册证号打破了三年0的突破。这款原料由德国美妆巨头拜尔斯道夫申请,可作用于美白剂用于驻留类化妆品,为我国祛斑美白化妆品研制和使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4年,在这场群雄逐鹿的原料竞争中,哪些类型原料成为热门新趋势?哪些企业问鼎前列?又有哪些原料退出化妆品市场?本文重点梳理了2024年以来在国家药监局完成化妆品原料备案的新原料,以此窥见2025年化妆品原料市场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
01
植物原料数量首次占主导
“绿色天然”成为香饽饽
从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类型来看,2024年可以说是植物原料井喷式发展的一年,以42项的备案数量超过化学原料成为主要备案原料类型。早在2023年,植物原料就以12项的备案数量撼动了长久以来化学原料的主导地位,其较快的增长也展现出强大潜力。
究其原因,植物原料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越来越迫切的市场需求和逐渐完善的国家政策。
相比于化学原料,植物原料具有安全有效、温和低刺激等特点,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生活和天然成分的偏好日益增加,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含有绿色植物成分的护肤产品。据魔镜洞察统计,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中国特色植物成分护肤话题的社媒讨论热度不断走高,社媒声量达1225.8万条,增速达到91.7%。
△来源:魔镜洞察
而这样的市场需求也在倒逼化妆品企业不断针对植物原料进行投入,精进提取工艺,将植物原料视为打造独特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抓手”。
宏观来看,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也促进了植物原料发展。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2023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进一步强调鼓励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化妆品新原料,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化妆品原料研究创新。2024年中检院也根据化妆品安全评估政策发布多项文件,逐渐完善了植物原料的评估流程,指导企业进行申报。
中国拥有丰富奇异的特色植物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植物资源使用记载,这都为本土企业在植物新原料的使用和研发上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优势,植物原料或将成为未来本土美妆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竞争力和亮点。
02
国货企业备案数超八成
中国原料提供中国智慧
从新原料备案企业来看,国货品牌贝泰妮集团以9项备案数量夺得桂冠,外资工厂莹特丽股份公司和国内原料企业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4项备案数量并列第二,国货品牌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3项备案数量并列第四。
长期以来,化妆品原料市场一直由外资企业主导,一方面是由于起步早,市场已趋于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在国内市场中份额占比较大,因此国货美妆的新原料发展一直面临“卡脖子”的困境。但从2024年新原料统计中可以看到,本土企业备案的新原料数量达76项,越来越多的头部本土美妆品牌、原料企业、代工厂等开始加速布局化妆品原料,正在以一往无前的创新研发打破国际原料垄断的局面。
化妆品原料是产品的核“芯”,而同样,品牌理念和价值观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2024年,国货品牌也开始将中国智慧与新兴科技结合,打造独特的原料优势。可以看到,以贝泰妮集团等为主的众多国货品牌纷纷押注植物原料,以中国特色植物功效结合品牌故事和产品调性的塑造,使新原料焕发新升级,让中国原料走入大众和国际视野,为国际美妆市场提供中国智慧。
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不再盲目跟风,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原料研发才是构建品牌护城河的明智之举。以上美股份为例,2024年环六肽-9完成备案,成为更适合国人抗衰的功效护肤领域全球首个品牌自研的环六肽。准确洞察中国消费者的肌肤问题,打造更精准的护肤解决方案,才是本土企业持久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原料研发方向。
03
13项原料取消备案/已注销
新原料备案需谨慎
2024年,在新原料备案数持续增长的同时,有13项原料已注销或取消备案。
其中,半乳甘露聚糖、α-葡聚糖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解α-葡聚糖多糖、海参肽、黑参提取物等5款新原料取消备案,水解透明质酸锌、α-葡聚糖多糖注销的原因都是作为已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管理。对此,从国家药监局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管理政策问答中可以了解“收录于《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的原料、包含于已使用类别原料中的具体原料不属于化妆品新原料。”
取消备案和注销的新原料数量增多,表明在新原料备案热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难点和挑战,其政策和审核条件正在不断趋严。2025年即将落实的《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若干措施》新规,也预示着原料安全评估将面临更重要的关卡。包括对于热门的植物原料而言,部分植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权威标准方面也存在缺漏,不能简单套用化妆品原料的常规评估方法,这些都将给新原料研发带来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在市场激烈竞争和政府趋严管理的双重作用下,化妆品原料或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留下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安全高效的新原料。无论如何,化妆品原料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走量到走质,推动原料可持续发展。
编辑:邹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