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嘉馨
2月13日,百度旗下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宣布从4月1日0时起全面免费,原因是“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和成本不断下降”,此外,官方还透露将上线深度搜索功能。此举缘由不言而喻,DeepSeek犹如投入水中的一块巨石,早已掀起千重浪。
从英伟达市值下跌,到文心一言宣布免费,DeepSeek的“千重浪”,也波及到了美妆行业。半个月以来,美妆从业者不断探索DeepSeek的各种用途,从畅想2025年美业发展,到“锐评”国内外美妆品牌,DeepSeek孜孜不倦地回答着客户的疑问,也反复验证着人类的兴奋与恐慌——人工智能究竟会发展到何种地步,会如何帮助我们,未来美妆行业的员工,将缩减几成?
人工智能来袭,美妆行业将有哪些变与不变?这个问题已经可以做一二分析。
变的方面,比较确定的是,AI能够切实帮助到美妆研发领域。几年前,联合利华即利用AI研发配方,并成功寻找到胭脂红的纯素替代配方,“如果没有数字工具,科学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做到这一点。”今年1月16日,欧莱雅与IBM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首个用于化妆品配方的AI基础模型。研发+AI,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促进可持续。
其次是面部分析方面。2024年进博会,资生堂运用AI技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4D面部老化模拟技术”。去年12月第十三届化妆品报年会上,美图仪肤的智能驱动战略总监Siying谈到,相比专柜人员,消费者更愿意相信AI测肤仪,因为专柜人员有导购拉业绩的嫌疑,这种时候,AI测肤仪的观点似乎更值得相信。
也有一些不那么成功的例子,比如AI试妆。2023年,美宝莲、NARS、Fenty Beauty都推出过虚拟试妆类工具,有的是滤镜,有的是虚拟化妆师,不过这些产品的试妆效果均与实际产品差距较大。其实,国内美妆品牌也尝试过这种线上试妆功能,但是比起走入实体店现场试妆,线上AI试妆比较模板化,比起实用性来说,整体更偏向娱乐。
至于不变的方面,目前来看,AI全面取代画师和模特的预言并没有兑现。2024年,暴雪旗下游戏《炉石传说》曾陷入AI作画风波,原因不是推出AI作品遭到抵制,而仅仅是有玩家怀疑其皮肤是AI创作,“在游戏插画的任何开发阶段使用生成式AI工具都是严格禁止的。”暴雪官方最后声称。在国内外电子游戏领域,包括游戏平台、抽卡网游等,反对AI作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在服装领域,AI模特图在过去一年成为了小红书等社媒平台的众矢之的,因为“无法判断衣服的质感纹理”,有人将“女装退货率高”的现象与AI模特图泛滥挂钩。甚至有律师表示,AI模特图或涉嫌虚假宣传。
AI游戏原画和AI淘宝模特都曾是2023年前后蜚声一时的AI应用潜力领域,而今亲自涉水,方知河之深浅。
在美学领域,有个“接受理论”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在对美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受众是主动的,受众才是意义的创造者。如果说传统艺术,尚存在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平衡的话,那么AI艺术的天平将全面倾向受众,AI作品是“彻头彻尾的接受美学”。
如果消费受众将AI视作廉价、虚假与“没有人情味”的代名词,那么即便AI的艺术作品在各方面均胜过人类,也不会被买单。而一件商品被生产出来,“廉价”与否,自然也受供需关系影响,从这个角度看,AI越发达,AI艺术品身上的廉价标签就越贴越紧。
意识到AI弊端的品牌似乎越来越多了。2024年,已经很少有品牌将生成式AI用于宣传,而联合利华旗下品牌多芬在庆祝品牌20周年之际,还发布了一则抵制AI的广告,广告最后总结说:“多芬永远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来创造或扭曲女性形象。”
当然,多芬的广告是否只是革命性新技术在普及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反弹,也尚未可知。从这波DeepSeek热潮中也可看出,大众对AI的态度已远没有ChatGPT时期的茫然以至恐慌。这种当做谈资般的淡定,也源自过去几年的诸多尝试——AI在有的方面可以,有的方面则不行,目前人类仍掌握着AI的控制权。
整体来看,美妆领域始终是关于美的,生产有关美的消费品,进行有关美的宣传。美妆产品需要功效,更需要故事,要用情感和温度来感染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来说,除非有一天AI也成为美妆产品的用户,否则美妆行业“人的作用”将永远无可替代。
编辑:杨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