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张明
近日,欧特欧咨询公司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天猫、京东等15家电商平台美妆零售总额达2536亿元。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限额以上化妆品企业零售额达2619亿元。我们可以发现,电商渠道的份额在美妆行业的占比极高。尽管统计维度不一样,数据没有直观可比性,但电商崛起成为化妆品消费的主流渠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此前,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甚至猜测,电商的总量可能将近CS渠道总量的2倍。事实上,国内G20品牌中,不少品牌的电商渠道份额也已经远超30%,有的甚至高达50%。不可否认,电商渠道已经成为当下美妆品牌的主要增长引擎。

与电商相对应的实体渠道之一的CS渠道,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经过了高速增长之后,CS渠道近年来增长乏力,市场份额逐渐被电商赶上,甚至反超。
记者走访浙江、福建等市场时,超50%以上的店主谈到客流下滑原因时,都提到了电商分流。这个让CS店主既恐惧又无可奈何的渠道,究竟有什么值得实体店借鉴的地方?
低价促销?这是电商玩剩下的,CS渠道的价格战只能是竭泽而渔。去中间化?那是电商早期宣传的“噱头”,未必适用于依赖服务的CS店主。不靠价格杀,也不靠去中间化,CS店主真正该学习的是电商对人、货、场当中所有商业元素的升级。
新零售时代,电商渠道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人已经由模糊的消费者变成数字化消费者;货由经验供货计划生产变为按需供货智能生产;场由分场景变为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对CS店主而言,个体要做到这种程度很难,却可以围绕人、货、场的细节做文章。
首先,利用互联网的爆品思维。金错刀指出,互联网放大了每个人的能力,所以爆品的核心逻辑是,要弯下腰,谦卑的去发掘每一个客户最基本的痛点,这些痛点要真实,覆盖群体要足够大。店主不一定要贸然切入新品类,也不一定要跟风去装修门店,却需要对产品进行系统的规划。
目前很多店老板做到了区分引流品、利润品等工作,他们还应该利用工具或其他手段,给消费者画像,了解不同区域店铺消费人群的消费特点以及核心诉求。比如消费者在购买彩妆时,店主必须了解,除了底妆以及唇妆之外,她们对其它细分品类的最大诉求是什么,有何新的诉求等。根据这些诉求,再对症下药。
其次,学习电商客服的服务思维。电商平台的客服人员都是通过专业培训,精心设计沟通话术,以服务网购一族。每位电商客服职能就包括答疑解惑、促成成交、树立品牌形象、强化用户体验,在售前、售中、售后、退换货环节,他们都必专业、热情、敏锐及理解消费者。反之再看看如今的专营店渠道,强推以及不专业的现象比比皆是,BA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每个能与商品触达的地方都是你的场。对店老板而言,场已经不简单局限于店铺内,而是应该放眼于整个消费者能触达商品的地方。比如,娇兰佳人全力发展App商城是在拓展新的“场”,福建巧遇化妆品连锁利用微信服务号做吸粉、留粉、维护以及转化等工作,也是在利用“场”。店老板应该打通不同通路的空间和时间区隔,优化多渠道场景布局,才能最大程度触达消费者。
电商的成功,是人、货、场重构的成功,也是无数电商人为之努力后的结果。在流量越难越获取的当下,电商渠道也不再躺赢。实体店抓住这个机会,或许还能扳回一局。
在消费者更加聪明及更加理性的今天,向电商渠道取经,CS渠道应最大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在电商渠道分流顾客的同时,拉回属于自己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