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刻度。它是中国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而就在半个月前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变局的宏大背景下,如何总结中国化妆品产业的过去,如何定义中国化妆品产业的2020年以及更远的未来?
2019年中国化妆品工商首脑会议暨2019化妆品报社年会以《中国化妆品若干问题的讨论和总结》为主题,指出了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所面临的几个基本状况,如进口化妆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业绩飙升等现象。
确实,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变革,导致了许多问题:结束了黄金发展时期的传统渠道,转型和改革迫在眉睫,一部分不能适应竞争的商业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甚至离开化妆品行业或者被淘汰;一部分传统化妆品品牌企业,由于发展高度依赖传统渠道,因此在渠道变革的时候没有适时顺应变革,遭遇业绩大幅下滑……以上种种,导致近几年化妆品行业里一直有悲观之声出现。而听多了悲观之声,有人不免会觉得前景晦暗。
然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认识中国的化妆品行业的现在和未来,需要从更大更长远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来度量,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就如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有着巨大的人口,广阔的土地,强大的科研能力,各种种类齐全的工业部门,发达的教育体系,庞大的市场经济规模;中国还有着很高的市场开发潜力,高效的组织能力;中国还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这些因素表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变。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意味着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增长有着长期的、稳固的基础。
从行业属性和特征来看,化妆品行业是一个让人们变美的行业。而变美,属于高于温饱等基本需求的进阶需求,这种进阶需求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必将越来越强烈。
化妆品报社在中国化妆品工商首脑会议暨2017年年会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按照家庭年收入在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为标准,2016年中国中产阶层有2.25亿人。这一数字近年来持续增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算,到2026年,中国中产阶层人口数量会达到6亿人。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年。这意味着最后一批低收入人群将跨过温饱线,进入不为吃饱穿暖发愁的小康阶段。
无论是对于刚跨过温饱线的消费人群,还是对于已经拥有一定收入和物质基础的中产阶层,变美的需求,属于马斯诺需求理论的金字塔中,较高的需求层级。这意味着帮助人们变美的化妆品行业,在中国潜力巨大。从行业历年来的增长也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多年来长期保持着两位数以上增长,超过许多其他传统行业,属于不折不扣的“朝阳”行业,而且还将“朝阳”很久。
从他国经济发展历史来看,经济高速发展、中产阶层崛起的时期,是消费升级的时期,也一定是本土品牌和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尽管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化妆品市场面临着外资化妆品巨头以及海淘、跨境购等多重力量的冲击,国内消费者对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品牌还有一些偏爱,但是这些过程在此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都曾经历过。消费升级的市场机会将存在于外资品牌和企业中,也存在于本土企业和品牌面前。
以美国为例, 19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产阶层规模扩大带来消费主义的崛起。美国的好莱坞和百脑汇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包括可口可乐、宝洁等公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跨越式地发展,并逐渐走向全球,奠定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日本同样如此,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国民消费的品牌意识,以及审美意识的提升,品牌的创造和需求相互影响,日本一大批知名品牌崛起,包括我们熟知的索尼、松下等。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中国人也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愿意信任本土品牌。我们看到,家电领域、手机等领域已经走到了前面:本土家电品牌已经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消费者的信任度上丝毫不弱于外资品牌。而在手机领域,华为等品牌已经树立起了可以与苹果抗衡的标杆。随着国人进入中产阶层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自信也会越来越强,新国潮的兴起已经印证了这一点,而本土文化的繁盛也必然会催生出根植于本土市场的强大品牌。
就中国化妆品企业自身而言,我们也有足够的自信和乐观的预期。在原材料、制作工艺、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中国化妆品企业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而依托于互联网新模式,一批又一批新兴品牌的崛起,则为我们展示了新生代的活力和能量。可以说,中国诞生欧莱雅、宝洁或者资生堂这样的伟大化妆品企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中国的化妆品产业未来一定是灿烂多姿的,而眼前暂时的困难,不会阻挡中国化妆品企业走向更好的未来。
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寻找——不对,是开拓出一条抵达未来的路径。这条路此前并不存在,我们可能需要小心翼翼试探前进,避免陷入沼泽、翻落沟谷;也需要在关键时刻勇敢向前,纵身一跃或许就能穿过水帘洞,抵达柳暗花明的另一村。
对于创刊于1990年、已经创办30年的化妆品报社而言,前路同样未知。但无论历史如何,也要勇敢迈向未来。即将于2020年6月28日-30日举办的2020国际美妆电商嘉年华,即是我们对美好而又未知未来的献礼。它不是对线上的迎合,而将真正尝试帮助行业,帮助包括电商和专营店在内的所有渠道,找到新时代价值体现的方式。毕竟,形式可以陨灭,唯价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