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中国化妆品市场正在走出“增长低洼区”丨每周一话

化妆品报||2025-08-04 08:46:10
原创
加快复苏。

文丨杨敬玲

本周,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多家国际化妆品巨头先后交出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其中明显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和向好趋势。

欧莱雅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与营业利润均同比增长3%,虽然北亚仍是唯一负增长地区,但中国大陆地区从第一季度的轻微下滑扭转为第二季度的增长3%,且所有部门均实现正增长。

宝洁2025财年(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同样实现净销售额、净利润双增。虽然全财年中美容部门呈现双降,但在最近的一个季度(即2025年4月-6月)美容部门实现了双增。而美容部门的这一增长离不开SK-Ⅱ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复苏。宝洁还在财报中提到,中国大陆地区护肤产品的有机销售额实现增长。

再来看联合利华,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小幅下滑,但第二季度已出现环比改善,降幅收窄,预计下半年业绩将增长加速。

此外,两家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和开云集团近期发布的财报,虽然未提及中国市场的具体销售数据或增幅,但其化妆品相关板块业务的向好发展态势,也反映了全球化妆品市场的强势复苏趋势:开云上半年美妆业务增长9%;LVMH香水与化妆品业务整体收入微降1%,丝芙兰持续实现营收增长,在多个国家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且丝芙兰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也越来越“因地制宜”,比如引进了闻献这样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香氛品牌。

2020年以来,中国化妆品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市场上不断出现唱衰中国市场的声音。

尤其是近两年,可以说,中国化妆品市场一直是在“渡劫”中艰难前行。从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等全球头部化妆品公司过去两年财报中不同地区的表现数据来看,欧美市场、日本、印度等众多地区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而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往往成了那个拖后腿的“差生”,多家公司都在财报中屡屡“点名”中国市场的疲软表现,中国市场仿佛成了化妆品增长的“低洼区”。

来自我国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国化妆品领域正在加快复苏。2025年1-6月,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2291亿元,同比增长2.9%,上半年化妆品零售大盘稳中有升。

而根据我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我国2025年上半年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累计进口总数17.1万吨(+8.6%),累计进口总金额597.6亿元(+0.7%)。在经历2024年一整年的数量、金额双下滑后,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市场在2025年持续保持正增长。

尽管国内化妆品企业的半年报尚未出炉,但它们在近几年纷纷增加了企业科研投入,化妆品企业不断拼原料,卷成分已是事实。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的引导下,行业已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业内有目共睹的一点是,近几年,中国化妆品公司正在从营销导向转向技术导向,这是中国化妆品企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转变。

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注册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已达272个。无论是本土化妆品头部公司,还是入局不久的新兴搅局者,均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各自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壁垒,构筑自身的研发护城河。而只有从原料、技术和产品力这样系统性的“基础建设”出发,才能够真正推动化妆品企业的创新进步与长远增长。

风雨过后见彩虹,大浪淘沙显韧性。种种迹象表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美妆不容忽视,且不得不重视的核心市场。中国化妆品消费规模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大单一消费市场。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市场的活力与潜力,更预示着中国将成为全球化妆品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而且,这片市场不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前景,也极具韧性,它不仅能在风和日丽之时创造增长奇迹,也能够在电闪雷鸣之际经受住时间和困难的重重考验。

部分“嗅觉”敏锐的外资化妆品公司,已经开始积极调整在华政策。去年底以来一直被传“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日本高丝集团,在近期释放出强烈的“进攻”信号。高丝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篠原和行在近日的高丝集团中国媒体恳谈会上郑重强调,“高丝绝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并表示:“目前我们已经结束了以防守为主的改革阶段,接下来将正式进入‘进攻’的新阶段。”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化妆品市场已经穿过了经济周期的迷雾,正在迎来黎明的曙光。尽管当前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当清晨的阳光照亮中国市场这片热土,这片充满韧性和魅力的市场不会辜负每一位默默耕耘的化妆品人。中国化妆品市场正在逐渐走出低谷,未来将创造新的奇迹。

编辑:李嘉馨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