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邹青颖
昨日(8月6日),资生堂集团披露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
期内,资生堂销售额4698.3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8.67亿元),同比下滑7.6%;核心营业利润从上年同期亏损31.3%中恢复,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1.3%至233.7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38亿元)。
资生堂在财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美国关税形势,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日本本土化妆品市场温和增长。虽然到日本的外国游客数量继续增加,但入境化妆品市场出现放缓迹象,原因是外国游客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以及主要因日元升值导致的国内外市场价格趋同,他们的消费欲望减弱。
CPB、NARS实现增长
化妆品报梳理资生堂近五年1-6月业绩发现,今年上半年,该集团销售额首次出现高个位数降幅,录得-7.6%。除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0.4%外,在其余三个年份中,资生堂销售额均实现增长。其中,2021年上半年涨幅最大,达21.5%;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涨幅则均不超过3%。
从品牌表现来看,去年11月,资生堂发布了为期两年的中期计划“Action Plan 2025-2026(2025-2026年行动计划)”,将聚焦“Core 3”和“Next 5”品牌发展。
其中,Core 3品牌包括资生堂品牌、CPB和NARS。资生堂品牌成唯一Q2和上半年均录得销售额下滑的品牌,同比分别下降1%、4%,但排除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后,该品牌销售额Q2和上半年同比增长7%、4%。
CPB、NARS在Q2和上半年的销售额则均实现个位数增长。其中,CPB均同比增长3%,排除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后则均上涨6%;NARS在Q2和上半年分别增长7%、2%,排除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后分别上涨6%、1%。
而Next 5品牌中,怡丽丝尔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其余品牌均出现下滑。其中,醉象净收入在Next 5品牌中的跌幅仍是最大,同比暴跌57%,Q2跌幅则达43%。此外,醉象上半年在美洲、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跌幅分别超出50%、70%。
资生堂在财报中表示,集团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导致消费疲软,影响了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增长;另一方面则是醉象品牌在美洲业务持续面临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集团曾指出接下来将对醉象产品线进行革新,重振市场,同时重组美洲团队,关闭低效零售门店、优化供应链,目标2026年实现盈利。
安热沙、纳西索香氛、三宅一生则持续承压,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5%、1%、9%。
中国及旅游零售市场下降12.4%
分地区来看,今年上半年,资生堂营收在其分布的所有市场中均出现下滑。排除其他市场后,中国及旅游零售市场降幅最大,达12.4%,录得1739.4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4.66亿元);核心营业利润则下滑15.6%至388.11亿日元(约合18.88亿元人民币),依旧处在较高水平。
今年3月末,资生堂正式宣布,将中国区业务和旅游零售业务合并为“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并由资生堂中国CEO梅津利信执掌该业务板块,以灵活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因此,集团在此次财报中特别说明,业务合并后,新的“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需承担外汇折算、业务转移及收购所产生的影响。
当然,中国业务也持续受到因经济疲软导致消费低迷的影响。尽管在618大促期间,CPB、NARS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整体线下渠道仍面临严峻形势;资生堂品牌在电商渠道表现良好,但线下渠道同比仍持续下滑。
日本、亚太、美洲、EMEA地区销售额则分别下滑0.6%、2.3%、10.1%、5.3%。
基于此,资生堂集团正根据“2025-2026年行动计划”,努力“加强品牌基础”、“重建盈利基础”和“加强运营治理”,以建立弹性的商业模式,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其表示,集团力争到2026年实现核心营业利润率达到7%的既定目标,并确保今年全年的核心营业利润达到3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76亿元)。
“2025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及归母净利润均已超出我们的全年预期,”资生堂在财报中指出,“我们仍维持2025财年全年盈利预期,因为预计下半年将有大量结构性改革费用计入非经常性项目中。”
编辑:杨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