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中国特色植物,国货化妆品的底气与王牌

化妆品报||2025-09-11 09:58:47
原创
承载千年中医药智慧的中国特色植物,正通过现代科技与产业化应用,造就中国化妆品独一无二的DNA。

文|李硕

祖国西北边陲,新疆阿勒泰广袤的土地上,金黄色的沙棘灌丛随风摇曳。

沙棘在中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197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获得了中药材的法定地位。

与往不同的是,如今阿勒泰的沙棘不仅用于制药,还走进了化妆品车间流水线。

9月2日,新疆·阿勒泰特色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专题会上,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李旻辉教授透露,沙棘含有VC、生育酚及其衍生物、异黄酮类化合物和半胱氨酸、赖氨酸等化合物种类多达百种以上,将其作为原料用于化妆品,能发挥有卓越抗氧化、提亮肤色功效、深层滋润保湿等功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崔燕为大会致辞

01

新疆特色化妆品原料进入聚光灯下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化妆品企业对新原料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截至2025年8月15日,已备案公示306件化妆品新原料,这些新原料在5000余个化妆品中使用,为行业注入源头活水。

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植物原料成为国货美妆品牌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和产品的关键策略。

中哈边境阿尔泰山脉南麓是沙棘黄金产区,当地日照时间最长可达16小时,全年冰霜期190天,这里生长的沙棘由天然冰川雪水灌溉,仅人工除荆、给水外再无其他人工干预。

化妆品报在布尔津县松原林果沙棘种植基地看到,该公司已将沙棘作为核心成分开发了精华、面霜、面膜等系列护肤品。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沙棘化妆品的备案注册信息已有3945条,数量逐年递增。

在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其种植的罗布麻引入化妆品中,开发了戈宝精粹面霜、护手霜、手工皂等多款产品。自2006年起,该公司利用仅存的123亩野生罗布红麻种植资源保护区的红麻原生种,大规模仿生种植濒临灭绝的阿勒泰戈宝红麻。

如今,2.18万亩的戈宝红麻让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绿洲,成为戈宝红麻花海(3A)生态旅游景区,阿拉哈克镇常年饱受沙尘困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不止沙棘和戈宝麻,驼奶、马油、薰衣草、和田玫瑰、天山雪菊……近年来,新疆已成为化妆品原料领域亟待开垦的新大陆,吸引珀莱雅、自然堂等众多美妆公司的目光。

作为一个植物资源宝库,新疆拥有4081种高等植物(包括229亚种、变种与变型),其中新疆特有植物268种,还具有5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发中心专门开设《中国元素芳疗理论与实践》培训课程,其中便加入了丰富的新疆原料案例。“窄叶芍药、毛冬青、西红花……新疆优质原料众多,充分挖掘、利用起这些特有资源,需要我们从植物种植、存贮、提取等各环节导入更精细化的科学技术。”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发中心主任姚雷教授表示。

姚雷告诉化妆品报,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中草药精油的深入研究已开展多年,而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众多中国特色植物成分的功效尚未被开发和利用,这让她产生了十足的科研紧迫感。

02

拥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中国特色植物成分

新疆薰衣草、山东玫瑰、福建山茶花、海南芦荟、湖北海棠……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超3.5万种野生植物,种群数量居世界第三,其中3400余种已用于化妆品。

中国特色植物成分的发展优势还在于中医药理论支撑,组方逻辑,君臣佐使配伍(如金钗玉润组方),提升成分协同效应;古籍验证,《本草纲目》记载的如白芷(美白)、何首邘乌(乌发)经临床验证有效。

2025年,国家药监局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鼓励化妆品行业积极进行中国特色原料创新研发与应用。

“中国特色植物成分再创新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和品牌自研原料的市场需求。”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杜立永表示,尽管植物成分已有广泛研究,但从成分挖掘、工艺迭代、技术升级、功效创新等多个视角,仍有巨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和市场潜力。”

具体而言,在成分挖掘上,可挖掘化妆品研究中关注较少的品种及天然成分,或已有应用的植物提取物中关键活性成分的进一步明确。

在工艺迭代上,可使用超临界、超分子、共晶溶剂等绿色提取技术,以及新组分(如环肽/脂质/酶/外泌体IRNA等)获取等。

在技术升级上,可利用酶技术、发酵技术等高值化加工植物成分,通过生物转化实现植物成分转化为更高活性和利用效率的形式。

在功效创新上,可利用药理网络、多组学、分子对接等手段挖掘植物成分新功效,基于新靶点和通路挖掘设计创新组合物。

03

中国特色植物成分开发的

头部美妆公司样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将中国特色植物视作底气与王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特色植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开发仍存在诸多痛点。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贾海东将其归为8类:1.传统历史古籍文献挖掘不够;2.美容成分功效机理不清晰;3.来源品控:植物资源缺乏统一标准;4.工艺和质量:颜色气味品控复杂,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5.体外功效筛选效率低;6.安全毒理缺失;7.皮肤应用效率不高;8.缺乏消费者传播认知。

目前,针对传统历史古籍文献挖掘不足的痛点,上海家化在数字化赋能思路下建立了自主外用特色植物美容数据库——汇聚数干年美容美体理论成果与临床经验,为深入挖掘美容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据了解,上海家化还正采用AI网药药理学加多组学技术,挖掘特色植物成分机理。今年2月,全新升级玉泽第二代屏障修护系列面霜创新应用的青蒿提取物,在研发过程中,上海家化深度嵌入“AI+数字化”技术,打通了AI在“原材料挖掘-功效机理研究-安全质量标准-科学传播”的全流程路径,成功以AI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青蒿的活性成分与靶点。

诞生自植物王国云南的薇诺娜从当地6500多种药用植物中筛选,并进行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将青刺果、马齿苋等云南特色植物资源转化为“护肤品芯片”。目前,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科研团队已成功备案包括水龙、荔枝草、短莛飞蓬等在内的16款植物新原料,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贝泰妮中央工厂和云科实验室整合云南“植物王国”资源,构建了从植物获取、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体系,成熟运转的“产学研医”机制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使青刺果等中国特色植物成分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并走向国际,用“中国方案”解世界皮肤健康难题。

2011年起,自然堂通过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从海量的中国特色植物库中筛选了800多种植物,建立了自有植物资源库。


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原料开发部负责人任慧博士透露,自然堂特色原料开发包括三步曲:第一步,从传统中医药经典著作及非遗传承中挖掘线索;第二步,以可持续开发为理念结合现代科技;第三步,创新应用开发实现终端价值。

保护性开发思路下,自然堂集团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对林芝色季拉山特色植物物种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研究,打造色季拉山植物图册,计划于2026年6月出版。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将为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公众了解高原珍稀植物资源提供重要窗口。

从古籍典藏到现代科技,中国特色植物正在让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美妆研发深度融合,为中国化妆品注入独特成分优势,也书写着属于中国化妆品的创新故事。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