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未名拾光再获数千万融资

化妆品报||2025-09-30 09:44:55
原创
获资本青睐的核心在于技术壁垒和商业交付模式。

文 | 欧圆圆

9月29日,生物活性原料创新企业未名拾光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已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共同注资。这是继今年5月获得欧莱雅、纳爱斯集团近亿元投资后,公司再次获得产业资本加持。


△截自未名拾光微信公众号

其在官方平台表示,此次融资金额将重点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21年5月的未名拾光,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基创新原料研发及生产的科技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美妆个护、医美、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而其创始人兼CEO赵亚冉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生物技术博士,另外3名联合创始人也均为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的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博士。

△截自官网

截至目前,未名拾光已完成六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资本、弘毅资本、真格基金等头部机构,以及欧莱雅、纳爱斯等产业资本,其在资本市场的稳步快跑令人瞩目。

根据公开信息,其具体融资历程包括:2021年5月的天使轮融资,由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领投;同年11月完成约5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弘毅投资领投;2022年10月完成约1亿元的A轮融资,由中信资本领投;2023年12月,完成了A+轮融资,由纳爱斯浙江投资有限公司领投;2025年5月,未名拾光完成近亿元的B轮融资,由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集团共同投资;以及2025年9月,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共同注资。

如此密集的融资节奏,加之清一色的知名投资机构加持,在近年趋冷的资本市场中显得格外突出。一家成立仅仅四年的公司,为何能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

除了自成立以来,其核心的合成生物技术便始终处于风口之外,赵亚冉也曾在采访中给出了第二层答案:“作为从学术界出来创业的团队,能拿到第一笔融资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做极致创新的事情。而能拿到多轮融资,则是因为商业化交付做得好。”

从核心技术看,未名拾光通过搭建“AI+synthetic biology”(人工智能+生物合成)材料创新和生产平台,构建了“生物活性分子设计-筛选-功效评估-规模化生产”闭环,其核心技术体系围绕 “AI 引擎 + 双底盘细胞工厂” 展开,过去几年,其原料发现、原料评价和原料生产环节都已充分与AI相结合。

具体来看,AI引擎是未名拾光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借助AlphaFold、RFDiffusion等开源工具提升研发效率,同时通过多元路径沉淀非公开的高质量自有数据。以此对现有生物大模型进行增强训练,形成“业务拓展产生数据-优质数据优化模型-模型反哺业务升级”的飞轮效应。

以重组胶原蛋白设计为例,AI可定向设计契合需求的分子,将研发效率提升至少5倍,显著缩短创新原料的开发周期。未名拾光表示,未来公司AI研发支出占比将逐步提至50%,重点开发专项“智能体”,并计划开放虚拟细胞测试、功效评估等智能体供客户使用。

△截自官网

而双底盘细胞工厂这另一核心技术优势,则指向未名拾光布局的微生物与植物细胞工厂:前者生产多肽、胶原蛋白等蛋白类产品;后者依托愈伤组织技术与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已诱导昙花、百年牡丹等80余种植物愈伤组织,其中3种愈伤组织提取物完成了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占药监局批准的4种愈伤组织新原料的75%。值得关注的是,实验室诱导的植物愈伤组织可进一步再分化为植物克隆苗,在珍稀濒危植物保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商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双重统一。

从 “交付” 角度看,未名拾光联合创始人陈家悦与赵亚冉的观点类似,其曾在采访中表示,“当下行业内专注于AI的公司大多为数学和计算机背景,缺乏对生物学的理解。而专注于生物科技的企业,则往往会忽视AI的作用,未名拾光则不同,兼具了两种能力,还成功实现了它们的商业化应用。”

在商业模式上,其以下游客户需求为起点,依托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原料,和CRDMO(即CRO+CDMO)模式与下游品牌合作开发、代工生产新型原料,并在选品上则遵循“反向开发”思路,实现了原料开发的商业转化。

例如,其为珀莱雅、Off&Relax、上海家化等客户定制化开发了抗氧化、调节皮肤微生态、美白等不同功效的植物愈伤组织原料,其针对抗衰防脱开发的XVII型胶原蛋白,经AI设计为500-800Da功能片段,解决了透皮吸收难题;而其首创的活体透皮吸收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通过软硬件创新,能够直观呈现活性成分在人体的透皮渗透性。

目前,未名拾光已与包括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在内的多家全球美妆巨头,以及珀莱雅、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等国内知名美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下,公司正以“三步走”战略为轴心布局消费医疗领域:从护肤原料起步,建立基础业务;继而切入高壁垒医美赛道;最终拓展至功能性食品原料,目标成为全球生物活性材料核心供应商。而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未名拾光也在加速全球化布局,推动中国原料站上全球舞台。

此次B+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不仅是未名拾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预示着公司在AI赋能生物活性原料创新的道路上,将迎来技术、市场、产能协同发展的全新局面。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