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今年双11,彻底变天!

化妆品报||2025-11-13 09:23:43
原创
从脉冲式爆发到常态化营销,从加码即时零售到AI技术赋能,双11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

文丨邹青颖

11月11日24时,今年双11终落下帷幕。随着双11战线逐渐拉长、消费者趋于理性,与往年的“狂欢”相比,今年双11表现出普遍的“冷静”。

星图数据显示,2025年双11期间(10月7日-11月11日,综合电商检测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等,抖音、快手已突破内容边界,也跻身综合电商阵营;即时零售检测平台: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盒马等),全网销售总额16950亿元,同比增长14.2%(注:受今年双11大促周期调整影响,各平台促销时段与规则存在差异,同比数据可比性受限,本文中相关增长率指标仅供趋势参考)。


其中,个护美妆品类全网销售额同比增长8.2%,美容护肤、洗护清洁、香水彩妆三大品类销售总额分别达991亿元、444亿元、334亿元。

01

“强者恒强”

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聚焦美妆护肤销售表现,珀莱雅稳居天猫TOP1,兰蔻、修丽可紧随其后,欧莱雅掉出前三;京东上榜品牌与天猫高度重合,兰蔻登顶,雅诗兰黛、SK-II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去年TOP1珀莱雅未能入围;抖音平台中,韩束、珀莱雅、赫莲娜位居前三;韩妆在快手平台兴起,后、雪花秀排名前二。


香水彩妆方面,圣罗兰拿下“三料冠军”,成为天猫、京东、抖音TOP1;肌肤之钥“三榜有名”,在天猫排名第二,在京东、抖音均排名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毛戈平在今年双11崭露头角,分别在天猫、抖音排名第五、第三。


从上述两大榜单可以看出,外资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垄断京东平台,且大部分均稳定上榜。若除开快手平台,在美妆护肤领域,仅珀莱雅一家国货登上天猫、抖音榜单;在香水彩妆领域,也只有毛戈平登上这两大平台榜单。

结合今日(11月12日)天猫官方最新发布的美妆双11成交进度榜(2025年10月15日-11月11日),头部阵营呈现“强者恒强”局面。珀莱雅实现“三连冠”,连续三年蝉联第一;雅诗兰黛自2023年起跌出前三后,今年超越巴黎欧莱雅重夺亚军,后者则掉至第四;兰蔻地位稳固,排名第三。


从双11天猫美妆TOP20品牌格局来看,国货品牌仅占据5席——珀莱雅登顶、薇诺娜跻身前十,可复美、自然堂、毛戈平分别位于上述榜单倒数三名,其余均为外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毛戈平首次入围该TOP20榜单。

而在个护榜单中,欧莱雅集团旗下共有4个品牌入围。其中,卡诗连续三年霸榜TOP1,欧莱雅、LorealPro、薇姿分别位列第四、十三、二十,薇姿也为首次上榜。

宝洁集团旗下则有5个品牌上榜。其中,潘婷、护舒宝霸榜前三。与去年同期相比,TOP3品牌排名未发生变化。海飞丝、舒肤佳稳居TOP10,欧乐B则排名第十七。


此外,品质升级也开始与消费分级并行,消费呈现出“按需分级”的特点:

对于品质好物,消费者选择“果断出手”。一个显著的趋势是,高端品牌在头部主播直播间热卖,显示消费者在护肤领域的“质价比”倾向。可以发现,在李佳琦直播间,修丽可AGE面霜、海蓝之谜精粹水、娇韵诗双萃精华、SK-II神仙水等一度成为热销商品。

而对于日常刚需,消费者则选择“精打细算”,体现了其对“性价比”的要求。得宝软抽纸巾、蓝月亮洗衣液等大容量配货备受青睐,美的吹风机等家用电器则靠物美价廉取胜。

02

电商市场由繁入简

即时零售成为新增量

曾几何时,双11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守在零点的深夜,埋头计算满减折扣;是商家屡试不爽的“先涨价再打折”套路;是平台不断刷新“5分钟破百亿”的成交战报,共同营造出一场亢奋又疲惫的消费狂欢。

如今,这场愈演愈烈的“内卷游戏”正悄然转向——实时滚动的成交额榜单逐渐隐去,复杂的“跨店满减”“折上折”也被“官方立减”“一件直降”所取代。

规则的简化与透明化,是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为促销而买单的转变——经过17年的电商启蒙,网购早已从新鲜事物变成日常场景,与其为满减而囤货,不如平日促销时按需购买。

基于此,面对日益分散的注意力,各大平台开始调整大促策略。无限拉长大促周期以推动消费的长效机制的背后,是“即时零售”这一增量市场的激烈争夺,而这也成为本届双11最大看点之一。根据星图数据,今年双11,即时零售销售总额达670亿元,同比大涨138.4%,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京东秒送占据前三地位。


早在今年4月,餐饮券、奶茶0元购、满减狂潮席卷市场已初见端倪;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淘宝闪购紧随其后投入500亿元;前不久(11月3日),饿了么APP更是直接改名“淘宝闪购”,这不仅彰显了阿里注押即时零售的决心,更意图重新定义淘宝的价值——从“什么都有”,升级为“不但什么都有,且送什么都快”。

而在双11期间,各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则愈发清晰。

美团闪购首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加入双11,高调官宣“双11上美团闪购,买东西,更优惠”,面向用户发放共计170万张免单券。同时,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为品牌搭建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即时零售“基建”。根据官方战报,超800个品牌翻倍增长,闪电仓整体成交额比平日成交额暴增超356%,可复美、逐本、半亩花田、诗裴丝等品牌官方旗舰店比平日交易额增长超10倍。


10月31日,京东物流以2.7亿美元收购原达达集团核心即时配送业务,为双11布局即时零售铺路;随后,京东本地生活宣布联合超300万个综合商家首次全面参与双11,京东秒送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活动。

淘宝闪购也首次“参战”。据了解,该阶段淘宝闪购已撬动3.7万个品牌接入即时零售业务,联动线下门店数量达40万家;此外,围绕大会员、淘金币、88VIP等既有权益体系,“88VIP外卖天天5折”“超千万份免单红包”及“淘金币加码”等福利还将即时场景中激活的用户延展至站内生态;平台更整合饿了么、飞猪、盒马等核心消费场景权益,实现会员流动、数据打通,由传统电商升级为大消费平台。

总体而言,本届双11通过简化玩法、直给优惠,进一步激活了消费市场。这一变化也促使电商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单一的销量竞赛,升维成围绕即时零售生态体系的综合较量。当“更快送达”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双11正从年度消费盛宴,转向零售基础设施与用户心智的全面塑造。 

03

AI全面赋能

综合比拼升级

如果说低价是双11的表象,那么技术的升级则构成了更深层次的竞争维度。今年,各平台正纷纷加码AI技术,力求在用户体验上建立差异化优势。

双11期间,淘天推出6款AI导购应用,包括“AI万能搜”“AI帮我挑”“拍立淘”“品类清单”“AI试衣”“AI清单”。平台不仅通过AI技术完成了流量的有效分发,在搜索相关性、推荐精准性等关键指标上也实现了显著提升。可以说,本届双11是淘天定位的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

京东充分发挥其超级供应链优势,凭借京东物流超脑2.0与京东物流狼族智能设备集群的首次大规模应用,今年双11在京东下单用户数与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17%、125%;3万个智能体高效协同服务4万个商家,入库商品数提升超50%。

抖音电商则以AI交互为核心,通过豆包的接入,构建新的商品推荐入口,将传统“人找货”模式升级为“AI荐货”。

值得肯定的是,AI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已然重构了消费决策与商家经营效率。一方面,AI通过更精准的需求识别、更智能的产品比对,逐渐改变了消费者获取信息和购买决策的方式;另一方面,商家的经营分析、店铺运营、客户服务也正全面向AI进化,朝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而这也势必为平台带来正向效应。星图数据显示,今年双11综合电商销售总额达16191亿元,同比增长12.3%,天猫、京东、抖音站在颁奖台之上。


走过17年,双11已从一场单纯追逐数字的购物狂欢,演变为审视零售业未来的重要窗口。我们可以看到,电商竞争的核心,正从价格与规模的表层博弈,转向效率、体验与生态的立体化构建。即时零售的爆发重塑了“快”的定义,AI技术的全面渗透则书写了“准”的价值。这场年度大考,不再只是销售额的竞技场,更是对平台供应链韧性、技术赋能深度与用户洞察精准度的综合检验。未来的零售图景,必将是更智能、更便捷、更无缝的融合——而这一切,已在今年双11的变奏中,听到了清晰的序曲。

评论列表

(0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