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原料涨价潮汹涌 化妆品上游市场变天了丨涨后余生①

肖红
记者 · 2022-04-13
灰色犀牛撞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肖红

去年4月份前后,受到疫情影响,由消毒洗手液需求的剧增带动的“卡波姆热”,引发了卡波姆原料超100%的涨幅,也由此拉开近两年化妆品原料的疯狂涨价潮。

2020年10月,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发布的一份“化工大宗九月涨幅榜”引发了行业“大地震”。在该榜单中,化妆品常用的丙二醇、甘油、乙醇、三乙醇胺四大化工原料,9月末的价格相比9月初分别上涨了27.27%、7.89%、5.44%和4.00%。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大地震的震感到如今仍余威尚存,而且愈演愈烈。

牛年两次涨价潮 原料市场弥漫惜售情绪

实际上,除疫情等特殊情况外,化妆品原料通常会在一二季度调低价格冲销量,三季度后根据业绩上调价格追求更高的利益。因此,去年十月的涨价也被认为是周期性涨价,但令人猝不及防的是,今年的涨价潮却伴随早春而来。

2021年3月4日,话题#多种工业原料涨价#冲上微博热搜,宣告了牛年的第一波涨价。据生意社数据监测显示,2021年2月,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化妆品常用原料,如乙二醇、乙醇、1,4-丁二醇都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涨价,其中1,4-丁二醇的价格在一个月内翻了一番,每吨上涨了16025元,以117.83%的涨幅位列整个化工原料涨跌榜第一名。

除此之外,有机硅、钛白粉等基础原料价格也应声上涨。

3月中旬,陶氏、集泰股份接连宣布,上调有机硅产品价格,不同产品涨幅为5%-15%,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原料疯涨,以及环境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上涨。

据了解,有机硅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全品类中,包括膏、霜、乳、香水、洗发水、护发素、指甲油和防晒油等产品,起到改善肤感、消泡、提升头发光泽等作用,是彩妆、护肤品和洗护用品中十分常用的原料之一。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仅从2021年年初到3月份,第一季度有机硅的价格已经上调八次,从21000元/吨涨至超过28000元,涨幅超过三成。

4月,钛白粉也迎来凶猛涨价。特诺钛白粉公司宣布,自2021年4月1日起,销往亚太地区的所有TiONA二氧化钛产品价格每吨增加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93元/吨)。科慕、石原等钛白粉公司也纷纷宣布于4月1日起,钛白粉价格上调20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293元/吨)。

2021年5月份,伴随着国内主要文化纸企业和贸易商发布多张涨价函,国内纸张价格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化妆品包装所引起的化妆品价格上涨。

这场从2020年疫情就开始蔓延的“原料涨价潮”,在2021年“金九银十”迎来了高潮。

从三季度起,巴斯夫、杜邦、陶氏等化工企业就陆续发函甚至多次发函,宣布四季度涨价事宜。部分产品最高上涨6000元/吨,涨幅高达30%,某些企业甚至宣布加收天然气附加费等费用。

2021年10月1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多家化工原料“大厂”似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10月1日提价。

如巴斯夫从10月1日起Lupranate MDI产品的价格上调0.12美元/磅(约合人民币1717元/吨);上调其聚氨酯业务的售价0.11美元/磅(约和人民币1566元/吨);在北美将二甲基氨基丙胺(DMAPA) 的价格提高0.15美元/磅。

陶氏自10月1日起,对有机硅高性能建筑业务主要产品实施价格提升,调整的涨幅为10%。

杜邦也从10月1日起上调亚太地区部分产品价格,涉及产品包括长碳链尼龙、特种高温尼龙、醇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等多款产品,最高上涨达5800元/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百家化工企业对于原料产品售价进行了调涨,且近期仍陆续有企业继续涨价。其中,乙二醇、丙二醇、尿素等原材料的10月价格比9月均有20%-30%的涨幅,而有机硅DMC的10月价格比9月上涨了64.7%。

据了解,丙二醇是化妆品行业常用的基础原料,化妆品行业普遍采用的是进口丙二醇。丙二醇是护肤品中最常用的保湿润滑原料,价格上涨必然引起相关产品价格的调整。而化妆品的尿素是一种有效的保湿成分。对肌肤来说,尿素具有保湿以及柔软角质的功效,所以也能够防止角质层阻塞毛细孔,有利于改善粉刺的问题。常常用于面膜、护肤水、膏霜、护手霜等产品中保湿成分的添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连而至的原料涨价浪潮的影响下,原料市场也开始弥漫惜售情绪。

中核钛白证券部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因为供货紧张,中小客户基本上拿不到货,公司只给月均采购在1000吨以上的大客户供货。

有机硅方面也同样如此。据悉,有些大厂已经封盘报价,开始限量接单,下游备货不足,库存期严重偏低,供需条件紧张。

原材料因何涨价

去年到今年汹涌而来的一波又一波原料涨价潮,究竟因何而起?

1.疫情

自疫情爆发以来,日化产品的多种原料价格一直在涨,由于市场中对防疫物品的原料投入比例大幅增加,用于化妆品的原料投入有所减少,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的持续增长。而此次大宗类原料涨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国际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些依赖进口原料的化妆品厂商来说,集装箱价格暴涨、运输航班多次熔断、海关进口把控愈发严格、进货周期变长等问题令使用进口原料的成本升高。

同时,2021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造成海外交通运输方面的紧缺,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使原料的流通成本大大提升,进口化妆品价格涨幅格外明显。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今年1-5月的进口化妆品数据,进口数量为18.7万吨,同比增长6.6%;进口金额为9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同比增长了43.9%。从前五个月的数据来看,今年进口化妆品的价格涨幅尤为明显,从去年前五个月的3.9万美元/吨,涨到了5.3万美元/吨,涨幅达到了36%。

2.能耗双控

化妆品行业今年内迎来的第二次大规模原料涨价潮,主要原因为“金九银十”遇上“双限双控”。受能耗双控影响,化工品价格上涨速度进一步提高,化妆品原料作为化工下游产业,价格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涨幅。

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2021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就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做出解读,全国多地将采取限电限产(即“双限”)政策来限制当地高能耗企业的生产活动,其中,多个行业受到波及,从而引发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九月十月本是生产旺季。但从九月开始,多省份开始实行“限电拉闸”——在多地下发的能耗“双控”政策文件要求制造企业们错峰用电、限时生产。此举令包括原料制造商、化妆品代加工厂(OEM/ODM)在内的生产企业们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投产,加剧了其生产压力。

另外,随着《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的发布,涉及的各省份已经接连开始整改行动,严格执行相关能耗双控政策,部分省份化工细分行业开工率大幅下降。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庆节后山东、广东两个化工大省已启动新一轮限电停产措施,采用“开四停三”“开二停五”的生产模式;云南省由于“双控”目标完成情况严重不达标,在工业硅、黄磷产业方面已被限制减产90%;江苏省则降低了20%的纯碱企业开工率;而吉林地区更是宣布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限电至2022年3月,限电即将常态化……随着“双限双控”的管控趋于严格,全国已有约一万家化工企业受到影响,且持续时间难以预计。

同时,伴随着全球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内能源化工产品价格继续上行。电价市场化也将长期推升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的生产成本。

“涨价—缺货—再涨价”的多米诺效应

毋庸置疑,上游原料告急,给整个化妆品产业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原料涨价的大潮持续蔓延到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的前夜,但在停电限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下,原料涨价给已经提前签好订单的代工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少订单量满了的ODM/OEM企业表示“正在渡劫”。“目前主要表活、油脂类、增稠剂等化妆品主要原料价格对比常规行情上涨40%以上,塑料米与纸张、瓦楞等包装材料比常规行情上涨20%以上,目前看来,不少原材料价格会继续上涨,企业面临着物料采购供应、人工与材料成本上升、同质化的行业竞争等难题。”广州某代工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

有声音认为,由于原料、人工等成本上涨,今年双11是个难关,非常考验化妆品品牌。不过,也有声音认为,上游的波动对今年双11的终端价格影响不会不大。“在此之前订单、投放、玩法都已经确定了,市场折扣不会有太多变化,从公开数据来看,部分国际化妆品品牌的打折力度甚至超过去年。”

无论如何,在疫情、原料上涨与限电的三座大山下,中小型上游企业是这波涨价潮中最先受到冲击的一批,大部分企业需要调整生产状态,整个化妆品供应链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游客1629807114
等598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