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来袭?下沉市场“不太冷” 丨每周一话


文丨化妆品报记者 李跃跃
万科郁亮之后,华为掌舵人任正非也开始呼吁“活下来”。
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把“活下来”作为公司的最主要纲领。全文3000余字,从华为的经营方针,谈到全球消费市场。任正非的想法,用他的话来说是: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正如任正非所言,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中国化妆品行业以及实体零售也正在经历一个久违的冬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化妆品类商品零售总额下降了2.5%,不仅是十年来第二次出现下滑,而且比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的下滑幅度还要大。
总之,经济数字曲线实在不容乐观,但当把视线从这些数字和言论上移开,真正走向田野,美妆市场的寒意或许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深刻。近日,化妆品报开展的《百城百店问冷暖》大型走访报道活动中,记者发现诸多低线化妆品店的生意颇有“暖意”。
在最为艰难的2022年,河南南阳灿灿家美妆连锁(以下简称“灿灿家”)依旧保有25%的高速增长。据灿灿家总经理吕金龙所言,从2021年开始门店便持续向下扎根做深度,一方面,疫情之后,灿灿家的选品逻辑逐渐开始转化为“品质+价格(线上线下对比)+利润”,更强化年轻化思维,从卖家思维转为买手思维;另一方面,在服务细节方面做完善,在做顾客接待时均使用一次性物料(眉刀、唇刷),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从后台到前台对整个团队进行专业度提升,“有一个好的位置,你不一定能开好一家店,但有一支好的团队,你一定能开好一家店。”
在云南建水县,一个拥有5家门店的小连锁——情缘名妆也经营得热气腾腾。今年,创始人徐成喜在门店的服务上增加了盘发项目,同时强化了动销策略,并联合品牌提高了针对性的服务培训,开启“利他思维,让利客户”原则。而在保山,当地NO.1的化妆品连锁星芭莎在疫情之下也做出了诸多变革,一方面门店削减了大量SKU,更聚焦畅销、爆品条码,提高了整体销售效率,减轻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公司总经理赵晋辉在近两年还开拓了专门的单品牌店与美妆集合店,接下来酝酿多年的潮品集合店(名创优品模式)也即将落地开业,在赵晋辉看来做生意要拥有5年、10年思维,疫情之下星芭莎依旧能实现增长,原因就在于其一直深耕区域市场,做透做深每一个会员用户,并不断通过新的门店模式收获更多元的圈层用户。
另一边,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妆品报记者深入更多的县市级门店,我们发现许多低线市场的化妆品店依旧大有可为,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大部分门店能守住业绩甚至实现增长。对此,赵晋辉表示,疫情对于大型连锁的影响或许更大,因强势连锁一般处于大都市或者中心城市,人口流动大,而在县级市,当地人口虽然不多,但非常稳定,这样的土地更适合播种培育,助力用户扎根在门店。
事实上,真正走进市场,来到田野,我们发现,行业现状并没有那么耸人听闻。走访中小连锁,更能体会美业人的韧性与坚持。在这趟旅程中,记者听到的虚无缥缈的商业故事少了,看到的脚踏实地的实事多了。“疫情让我们的脚步慢了,思考多了”“后台比以前更强了,管理比过去更细了”“就想好好把区域市场做好,以前总看着更广阔的的海域,但眼下发现门前的池塘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资源”……
正如任正非所言,每个人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际,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而眼下,疫情已然三年,未来防控或许会成为常态化,我们要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为有质量的自救,在寒气逼人的经济环境下学会自己取暖。
这一次,一直被忽略的下沉市场,或许能给行业的“新自救运动”带来更多灵感,我们期待,更多的美业人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幻想;捡回一些敬畏,撕掉一些面子。
用户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