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第三方测评大地震,国货品牌的“信任”之困丨每周一话

范欢
记者 · 2023-03-28
品牌是产品的信任状,产品是品牌的效果书。

内容营销时代,专业红人尤其是头部博主已成为品牌传播和销售的重要渠道。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品牌利用博主流量的同时,也容易被红人背书反噬。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日前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点名“第三方测评”乱象,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中,超九成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过半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模式,测评公正性难以保证。这其中不乏美妆护肤、个护家清等品类中粉丝量较高的账号作品。

1.png

“第三方测评”乱象背后折射出品牌的“信任”之困,在今天的营销环境下,当品牌的一部分话语权散落到了博主、自媒体手中,这便对品牌建立用户信任带来挑战。

很明显的一点是,测评类、种草类博主的公信力本身就是脆弱的,其更多的是靠口碑、靠故事、靠粉丝来进行传播,并没有一个严谨的机制。中消协的调查显示,近93.1%的测评类账号都存在缺乏测评标准、自立测评标准以及测评标准前后不一致的“测评标准类问题”。仅8%的测评账号会选择购买专业实验器材或与实验室、检测机构进行合作。

此外,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这种非官方的性质意味着,当其遇到有变现或者商业的需求,往往很难把控美妆博主的测评动机,以及测评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中消协报告指出,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逾九成“种草测评”有问题,甚至几十元就有人抢着写好评。

2.png

△中消协曝光典型案例:涉嫌虚假测评、不正当竞争

在消费者对信任背书的强需求下,国货品牌应该认清一个现实,即流量是流量,品牌是品牌。品牌意味着信任和认可,而流量仅仅是注意力,在任何时候,品牌自身应该成为话语权的主体。

学者霍华德(Howard)与谢思(Sheth)曾在1969年提出品牌信任理论。他们认为,信任度是购买意向的决定因素之一,与客户体验有着强烈的联系,品牌信任主要包含了品牌可靠度和品牌承诺。

这表明,品牌信任体现着一种可靠性,一个品牌应有足够的实力去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把自己培育成强势品牌。对于国货品牌而言,比起将博主或第三方测评自媒体当作营销的救命稻草,做好渠道管理和品控、保持产品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发布的《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报告也提到,在声誉金字塔中,信任是品牌的核心资产。信任是对品牌“持续积极行为的期望”,当消费者对品牌有所期望,才会持续关注,产生拥护、购买行为。

3.jpg

△截自《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报告

事实上,品牌就像一个容器,它最终在消费者和公众心中呈现出什么样子,取决于在这个“容器”中装了什么东西。在信息爆炸和注意力稀缺的现代社会,建立消费者信任背书需要品牌长期思考和投入,不断专注于品牌建设、科研体系、产品创新和用户服务。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对于国货品牌而言,被看见还远远不够,被信任才有未来。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提升消费者信任度,最终提高品牌力,是所有企业努力的方向。

雄鹰
等9497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