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油橄榄风波”背后:混沌、失序和缺位

化妆品报
· 2024-04-20
推动植物提取物成分在化妆品中的规范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近日,发酵近两个月的油橄榄风波终于迎来转折点。


自2月底博主“大虎课代表”送检数款油橄榄精华,发现某品牌油橄榄精华中无法检出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以来,业内关于油橄榄提取物以及油橄榄提取物的检测标准等热点的讨论和争议层出不穷。


4月15日,处在油橄榄舆论暴风眼的美妆博主骆王宇正式对油橄榄风波作出回复,联合业内知名检测专家、原料专家,系统性地针对“是否应以检测出橄榄苦苷与否来判定产品添加了油橄榄提取物”“橄榄苦苷含量和浓度与产品功效的关系”等关键信息进行了公开回应。


1.jpg

△截自骆王宇抖音账号


仍处于混沌阶段的油橄榄提取物


油橄榄,是一种木樨科木樨榄属常绿乔木,其果实主要用于榨制橄榄油,著名产区在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中国,油橄榄于上世纪60年代被引种,是典型的“舶来物种”。


2.jpg


公开资料显示,油橄榄在美容护肤领域规范应用的历史并不算悠久,经过数千年的橄榄油粗放护肤后,最近几十年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油橄榄果榨油后剩下的果汁(几千年来都被当做废物丢弃)以及油橄榄叶,其实都是口服美容和化妆品的好原料来源。


具体到化妆品原料应用领域,油橄榄提取物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国内与“油橄榄”相关的原料达19种,包括油橄榄提取物、油橄榄木提取物、油橄榄叶、油橄榄花水等。其中,油橄榄提取物是目前油橄榄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应用成分,富含酚类化合物,具备明星原料的基础。


3.jpg

△《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油橄榄”相关原料


多位专家告诉化妆品报,油橄榄提取物主要是油橄榄叶提取物,含有百余种酚类物质,目前已被命名的多酚类物质达50种,被验证拥有相关功效的超20种。其中,现阶段业内普遍认知的发挥功效作用的是橄榄苦苷、羟基酪醇、木樨草素等多酚类物质,具有减轻光损伤、抗氧化、改善炎症、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功效。


此次油橄榄风波中最具争议的组分物质就是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一方面,业内有部分观点认为橄榄苦苷是油橄榄叶提取物的目标活性成分,也是检测是否添加了油橄榄提取物的标志物成分;但另一方面,包括就职检测机构、原料生产企业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均对化妆品报表示,目前,将橄榄苦苷视为检测是否添加油橄榄提取物的标志物成分并不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且在已使用原料目录中并未收录橄榄苦苷及其降解产物羟基酪醇。


不难看出,油橄榄提取物虽然是具有多元化功效和巨大应用潜力的植物原料,但因欠缺国家层面的标准,检测领域也只有差异化检测办法而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所以目前仍处于混沌状态。这或许也是视频中骆王宇出示的市售36款油橄榄提取物产品检测报告中,有一半产品显示未检出橄榄苦苷成分的原因之一。


油橄榄提取物缺乏科学标准背后


了解油橄榄提取物原料应用的短暂历史和混沌现状后,再重新梳理此次油橄榄风波的核心争议点:没有检出橄榄苦苷,是否意味着相关产品中没有添加油橄榄提取物?是否具有其宣称的功效?


上海日化协会副会长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顾问李琼表示:“是否检出橄榄苦苷,与是否添加油橄榄提取物,之间没有相关性和科学性。”换言之,骆王宇在视频中得出的结论——“以未检出橄榄苦苷来验证未添加油橄榄提取物,是个人标准,并且不科学。”存在一定合理性。


4.jpg

△上海日化协会副会长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顾问李琼(图源骆王宇抖音账号)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将橄榄苦苷视为油橄榄提取物的标志物成分,是业内在现阶段通过试验、观察,得到的约定俗成的经验,或许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放在完整的科学语境中,该观点或缺乏客观性、完整性和普遍性。不仅是因为以油橄榄提取物为代表的植物成分本身组分复杂,而且也因为目前在监管层面,这类成分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规范,也难以设定相关标准。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动态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研究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关于以油橄榄为代表的植物提取物的检测标志物研究,将在现阶段研究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此外,针对消费者普遍热议的橄榄苦苷与产品功效宣称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化妆品专委会专家、弗图医学创始人梅鹤翔表示:“一个植物的功效,是综合功效的表现,而不是某一个成分的功效。”


5.jpg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化妆品专委会专家、弗图医学创始人梅鹤翔(图源骆王宇抖音账号)


业内普遍认可的一个共识是,植物提取物的功效绝不是由其中的某一个定量分子或者成分决定,而是包括整体配方和技术等要素在内的协同作用,评价其功效也不是依靠某单一成分的含量和浓度,而是依据细胞测试、体内外试验等测试结果。李琼也表示,高含量的橄榄苦苷对产品功效的贡献值并不大,化妆品成分表中的1%分割线并不适用于植物提取物。


在整个油橄榄风波中,除了以上核心争议点,还有部分声音因前后检测结果不同,进而质疑品牌的品控能力。


在咨询有关油橄榄提取物细节的过程中,苏州某油橄榄提取物原料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向化妆品报介绍了以下现象: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羟基酪醇的含量通常比橄榄苦苷低很多,因为它是通过代谢过程产生的次级化合物,而且在自然状态下其稳定性较差;但在实际情况中,二者成分含量往往会出现波动。该负责人表示,各原料商提取工艺的差异,会导致原料中相关成分含量的区别。


6.jpg

△橄榄苦苷及其降解产物羟基酪醇 (图源网络)


实际上,与成分含量和浓度受生产主体提取工艺差异影响类似,在对成分含量、浓度的实际检测过程中,最终检测结果和进样、检测人员的经验、预处理等多重因素、环节息息相关。


植物提取物自证难题,该如何解?


尽管骆王宇联合多位专家针对油橄榄风波向粉丝和消费者给出了回应,但一些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并未完全消失,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舆论的多样性,但也给品牌、博主甚至行业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相关品牌应做好详尽的资料贮备工作,包括原料采购凭证、入库验收、投料凭证,这些将成为品牌面对公众质疑时的信任凭证。


另一方面,关键意见领袖自身科学素养仍存不足,包括对原料和检测等方面知识的认知单一或缺失,应爱惜羽毛,提升能力,履行好把关责任,扮演好连接消费者和品牌的信任桥梁角色。


同时,行业对植物提取物成分的市场教育程度低,相关规范和标准不明晰,导致消费者对植物原料的科学认知不足。


总结来看,油橄榄风波背后,是多种因素混沌、失序和缺位的结果,这些混乱因素很容易让大众对植物提取物的讨论变得非理性。如果被一些有特殊意图的企业有心利用,更会加深植物提取的应用面临的困难和阻碍。


不过,随着更多真正的专业人士参与分析与科普,或将能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如何评估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功效,并让各界意识到,推动植物提取物成分在化妆品中的规范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植物提取物是未来成分研发的主要领域之一,是真正可以多方向深入研究的潜力蓝海和资源宝库,同时也是中国特色植物原料的重要应用载体,但其要走到行业中心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正确引导。对于品牌、协会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而言,深入研究植物提取物的组分构成、有效性物质来源,推动在更高层面明晰相关规范和标准,将对促进中国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香声肆意
等1622人看过此文章
评论

用户评论 (0)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MORE

投票